分)
何郯,字圣從,本陵州人,徒成都。第進士,由太
古有碎首諫者,卿能之乎?”
對曰:“
帝欣納之。
時詔群臣陳左右朋邪、中外險詐,久而無所行。郯請閱實其是否,因言曰:“
誠以待物,物必應以誠。誠與疑,治亂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詐而疑眾臣,一士詐而疑眾士。且擇官者宰相之職,今用一吏,則疑其從私,故細務或勞于親決。分閫者特帥之任,今專一事,則疑其異圖,故多端而加羈制。博訪者大臣之體,令見一士,則疑其請托。君臣交疑,而欲天下無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勞,遷景福殿使,給兩使留后奉。郯曰:“
守忠勞薄賞重。舊制,內臣遙領止于廉察。今雖不授留后,而先給其祿;既得其祿,必得其官;若又從之,則何求不可。”
既又詔許如正班。守忠移?門,欲綴本品坐宴,郯又言:“
祖宗之制,未有內臣坐殿上者。此弊一開,所損不細。”
守忠聞之,不敢赴。知雜御史闕,執(zhí)政欲進其黨,帝以郯不阿權勢,越次用之。郯遍歷三院,有直聲。
以母老求西歸,加直龍圖閣、知漢州。將行,上疏言:“
張堯佐緣后官親,叨竊非據,外庭竊議,謂將處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爭之。倘罷堯佐則傷恩,黜言者則累德,累德、傷恩,皆為不可。臣謂莫若富貴堯佐而不假之以權,如李用和可也。”
其后卒罷堯佐宣徽之命。卒,六十九。
(節(jié)選自《宋史·
何郯傳》,有刪改)
4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
分)( )
A
.樞密使夏竦讒其詐 讒:誣陷
B
.誠與疑,治亂之本也 治:治理
C
.博訪者大臣之體 博訪:廣泛地尋查訪求
D
.此弊一開,所損不細 細:小,細小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
.仁宗召諭/云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
.仁宗召諭云/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
.仁宗召諭云/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D
.仁宗召諭/云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6
.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錯誤的一項是(3
分)( )
A
.何郯作為大臣,能夠為朝廷著想,談論事情無所回避,有的是針對大臣的錯誤做法的,有的是針對皇上的錯誤的。他言事從不從私心出發(fā),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進諫。
B
.何郯主張治理國家應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應該給予大臣本職內的行政自由,因為君臣互相猜疑會導致混亂的產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
.何郯在進諫時能夠在無所避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從他贊美皇上能夠受諫如流,以及他建議皇上對張堯佐朝廷折中處理就能夠看出。
D
.因為何郯為人剛直,所以皇帝能夠重用他,這說明了皇上對何郯的賞識。何郯在即將回鄉(xiāng)任職時仍然為朝廷的事進言,也用行動回報了皇上的這份賞識。
7
.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知雜御史闕,執(zhí)政欲進其黨,帝以郯不阿權勢,越次用之。(5
分)
(2
)臣謂莫若富貴堯佐而不假之以權,如李用和可也。(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4
.B
。ㄖ危禾剑
5
.C
6
.A
(“
都能欣然接受”
過于絕對)
7
.(1
)知雜御史一職空缺,(當時的)執(zhí)政大臣想進升他們的黨羽,皇帝認為何郯不屈服于權勢,越級作用他。(關鍵詞“
闕”“
進”“
越次”
的翻譯各1
分,大意2
分)
2
)臣認為不如使張堯佐富貴卻不給他權力,就像過去對待李用和那樣就可以了。(關鍵詞“
謂”“
莫若”“
假”
的翻譯各1
分,大意2
分)
參考譯文:
何郯,字圣從,本來是陵州人,后來遷居到成都。考中進士后,
楊懷敏實際上事先就已經覺察到衛(wèi)卒將要作亂,應該對他有所寬容。”
何郯等人都這樣不可以,最終皇上將楊懷敏貶出。何郯在辯論中尤其賣力;实壅f:“
古代有碎裂頭顱進諫的,你能這樣嗎?”
何郯回答說:“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當時皇上召集群臣檢舉陳報周圍朋黨為邪、表里不一、陰險狡詐之徒,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什么行動。何郯認為要看實際行為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奸邪之徒,因而上奏道:“
真誠地對待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回報以真誠。真誠與猜疑,是造成太平與混亂的根本,不可以因為一個大臣的欺詐而懷疑所有大臣,一個士子的欺詐而懷疑每一個士子。況且選擇官員是宰相的職責,現(xiàn)在宰相任用一個官吏,就懷疑他徇于私情,所以細小的事務陛下也要勞煩自己親自裁決。處理紛雜的軍事事務是將帥的責任,今天因為自己做主辦了一件事,就懷疑他有別的企圖,所以就多方對將帥們加以制約。廣泛地訪求舉薦士子賢才本是大臣的本分,現(xiàn)在大臣見一士子,就懷疑他是通過私下請托舉薦上來的。君臣之間相互猜疑,卻想要上下暢通,不能夠得到呀。”
都知王守忠因為監(jiān)修祭祀的器皿有功勞,(皇上)提拔他為景福殿使,給他兩使留后的官俸。何郯說:“
王守忠功勞不大但(他得到的)賞賜很重。按照慣例,宦官不上任而只是遙領官職和俸祿也只限于廉察這一級別,F(xiàn)在雖然沒有授予他留后官職,但已經是先給他那個官職的俸祿;既已經有了這個官職的俸祿,(以后)他一定要得到這個官職;如果又答應他,那么他什么請求不能實現(xiàn)呢?”
過后皇帝下詔按照正班賞賜。王守忠做了合門使,又想以遙領的官銜秩品身份參加殿上朝中大臣們的宴會,何郯又進諫說:“
按照祖宗舊歷,從來沒有宦官坐到殿上的。這個陋俗一開,對舊制損失不小。”
王守忠聽了以后,不敢去赴宴。知雜御史一職空缺,(當時的)執(zhí)政大臣想進升他們的黨羽,皇帝認為何郯不屈服于權勢,越級作用他。何郯遍任三院之職,都有正直的名聲。因為母親紀大了,何郯請求西歸任職,被加封直龍圖閣,任漢州太守。將要出發(fā)時,他又進言說:“
張堯佐因為是后宮的親戚,沾光竊據了不應該占有的重要職位,外邊私下里議論紛紛,說將要安置其入二府。如果這個命令一發(fā)出,那些諫臣一定以死相爭。倘若罷免張堯佐就會有損于皇恩,罷黜言官就會傷及圣德,傷及圣德,有損皇恩,都不可以。臣認為不如使張堯佐富貴卻不給他權力,就像過去對待李用和那樣就可以了。”
這之后,皇上最終收回了關于張堯佐的宣徽之命。何郯去世時,享六十九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48197.html
相關閱讀:“桓公問治民于管子”閱讀答案及分析
“初,始皇尊寵蒙氏,信任之”閱讀答案
《溫序字次房》閱讀答案及翻譯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閱讀答案
《蔡孝子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