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19
分)
余自燥發(fā)時,則知吾吳中有
嘖嘖不離口,然要間①
以翰墨得之。而學(xué)士大夫自詭
兒幸晚成,無害也。”
先生既長,就外塾,穎異挺發(fā),日記數(shù)百千言。嘗從溫州公官于滁,以文贄莊郎中昶,莊公讀而奇之,為詩以贈。歸為邑諸生,文日益進(jìn)。十六,而溫州公以病報,先生為廢食挾醫(yī)而馳,至則歿三日矣。慟哭且絕,久之乃蘇。郡僚合數(shù)百金為溫州公賻,先生固謝不受曰:“
其郡吏士謂溫州公死
自喜,于曹偶③
亡所讓,獨
先生為待詔,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歸,不報。又一,再上疏乞歸,又不報。上相楊公以召入,先生見獨后。楊公亟謂曰:“
生不知而父之與我友耶?而后見我?”
先生毅然曰:“
先君子棄不肖三十馀,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與先君子友也。”
竟立弗肯謝。楊公悵然久之,
曰:“
愧見生,幸寬我!”
至是楊公謀欲遷先生而先生愈迫欲歸至三上疏得致仕御
(節(jié)選自王世貞《
[
注]①
要間:大體上。②
?弛:放蕩。③
曹偶:同輩。
16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而學(xué)士大夫自詭能知文先生者
詭:妄言
B
.以文贄莊郎中昶,莊公讀而奇之
贄:禮物
C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貴而薄雨露
。浩冉,靠近
D
.上疏乞歸,不報
報:上報朝廷
17
.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而惜其掩于藝
灌夫受辱于居室
B
.莊公讀而奇之
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
C
.至則歿三日矣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D
.慟哭且絕,久之乃蘇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1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有些學(xué)士大夫認(rèn)為文徵明的書畫才能掩蓋了他的出眾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對星辰、雨露等態(tài)度為類比,認(rèn)為人們評價文徵明時不應(yīng)該重德輕藝。
B
.小時候文徵明并不出眾,到八九歲時說話都不很清楚,有人懷疑他不聰明;長大以后他勤奮學(xué)習(xí),常常讀書到深夜還不肯休息,學(xué)業(yè)精進(jìn)。
C
.文徵明對父親非常孝順,父親去世后他悲痛欲絕,郡里的同僚湊集了幾百金資助他辦理喪事,文徵明認(rèn)為如果接受將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沒有接受。
D
.文徵明不僅刻苦讀書,還廣泛地求師交友,他向李應(yīng)禎學(xué)習(xí)書法,向沈周學(xué)習(xí)繪畫,和擅長書畫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藝兩方面日益精進(jìn)。
19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
分)
至是楊 公 謀 欲 遷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歸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請 留 先 生 為 翰 林 重 朝 論韙之
20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1
)夫藝誠無所重
分)
(2
)先生與之異軌而齊尚,日歡然亡間也。(3
分)
參考答案:
16
、【答案A
】B
初見尊長贈送禮物,動詞,贈送。 C
輕視,鄙薄。D
答應(yīng)。
17
、【答案C
】A
于:表被動/
介詞。B
而:承接/
并列。C
則:表轉(zhuǎn)折 D
之:音節(jié)助詞/
的
18
、【答案D
】文徵明向李、沈?qū)W習(xí)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的關(guān)系于文無據(jù)。
19
、至是/
楊 公 謀 欲 遷 先 生 /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歸 /
至 三 上 疏 /
得 致 仕/
御史請 留 先 生 為 翰 林/
重 朝 論韙 之
20
、【答案】(1
)書畫才能確實無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難道能夠棄除書畫才能嗎?( “
無所”
、“
重”
、“
獨”“
廢”
一點1
分)
(2
)先生和他們遵循的原則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歡快無間地在一起。
( “
異軌”
、“
齊尚”
、“
歡然亡間”
一點1
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從兒時就知道我們吳郡中有
都嘖嘖稱贊不離口,但是他們大體上是因為書畫而知道(
我兒也許歲大了才有成就,沒有什么關(guān)礙。”
先生長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讀書,聰穎超群,一天能記得幾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經(jīng)跟隨溫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莊昶請教,莊公讀了之后覺得他奇特,寫詩贈送給他;丶液笞鲆乩镏T生,文章日益進(jìn)步。十六歲,把溫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訴他,先生為溫州公顧不上吃飯帶著醫(yī)生騎馬快跑,趕到時溫州公已經(jīng)死了三天。悲慟地哭泣得暈了過去,很長時間才醒過來?だ锏耐偶哿藥装俳馂闇刂莨k喪事,先生堅決推辭不接受,說:“
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著的人來玷污死者。”
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認(rèn)為溫州公一生恪守廉潔,而
先生作為待詔(官職,隨時聽候皇帝的詔令,謂之待詔)但是經(jīng)常憂愁不樂,上奏朝廷請求辭官,不被允許。又一,再次上奏朝廷請求辭官,又不被允許。上相楊公應(yīng)詔入朝,先生獨獨最后拜見他。楊公說:“
你不知道你父親和我交情很好嗎?竟然最后來見我?”
先生正色地說道:“
先父離開我已經(jīng)有三十多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記,所以不知道您與先父交情深。”
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楊公惆悵了好長時間,說:“
見到你很慚愧,幸而能寬恕我。”
至此,楊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辭官回家。直到上書三次,才得以告老還家。御史請求留下先生作為翰林,滿朝都認(rèn)為是對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55802.html
相關(guān)閱讀:《駱統(tǒng)字公緒》閱讀答案及翻譯
“之儀幼穎悟”閱讀答案及翻譯
《畫手》閱讀答案(附翻譯)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閱讀答案
閱讀《袁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