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浪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
如果說中國人在遠古的魚紋盆中便開始體現(xiàn)出對水的尊重,那么舊石器時代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中那“
受傷的野牛”
就能夠讓我們看到遠古的西方人對光的敏感。盡管我們還不敢肯定地說那就是原始人對光影的描繪,但從黑、褐、赭、白的色彩有序遞進變化中,我們分明已經(jīng)看到了光的明暗顯現(xiàn),有如淺浮雕的拓片那樣的立體空間感。也許這只是原始人在黑暗的穴居環(huán)境中對明暗的偶然一次描繪,以至于我們還無法斷定原始繪畫對光的表現(xiàn)有無意識。
然而,后來成就于地中海愛琴文化時期的米諾斯“
迷宮”
裝飾壁畫,其鮮明輕快的色彩,充滿生氣,完全是陽光沐浴下的情景。不僅如此,當時的克里特人已經(jīng)懂得運用礦物質(zhì)摻和樹膠的顏料營造畫面本體的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又在陽光的照耀下?lián)]發(fā)到空氣中,彌漫了整個克諾索斯宮。自然的光芒已經(jīng)成了畫面散發(fā)出生命所賴以呼吸的空氣。古老的克里特人把光和畫融化成了一個整體,這種藝術(shù)感染力至今依然令我們嘆服。其光彩絢爛的大自然主題,自在優(yōu)雅的開放風格,與同時期中國商代藝術(shù)繁麗、深沉、奇詭的藝術(shù)風格有著天壤之別。
古希臘藝術(shù)家關心的是如何才能塑造出彰顯事物本質(zhì)的典型形象。古希臘藝術(shù)(尤其是雕塑)本身所散射出來的耀眼光輝,似乎讓那些來自畫外空間而作用于繪畫的光線顯得暗淡失色。又由于古希臘畫作遺存的缺乏,僅從當時的瓶畫風格來看,希臘繪畫已經(jīng)沒有了從前的鮮艷光彩。如果說他們依然有光的話,那就是逆光(黑繪式)與順光(紅繪式)的剪影,再加上衣紋與邊飾圖案所帶來的光斑閃動感。
從文藝復興開始,畫家們開始打破一些禁忌,特別是開始對外光進行大膽的描繪,并且很注重明暗光線的對比,背景多作昏暗的、隱約的處理。古典時期的繪畫對暗部光線的把握能力超過了對亮部的把握,并不是說古典時期畫家的亮部畫得不好,這里指的是他們對亮部的處理是比較克制的,但由于對光的注重,這些畫家們都可以把暗部光線畫得非常有氛圍,以至于很多畫面都彌漫在神秘莫測的氛圍中。
到了17
世紀,倫勃朗把卡拉瓦喬的“
黑影強光”
發(fā)展到了更高的境界,畫面光線奇妙莫測,并且用厚涂法描繪亮部光線,被稱為“
紫金色的黑暗”
,使色彩更溫暖更光亮。另外,專注風景繪畫的荷蘭畫派和英國風景畫派等畫派中的許多著名的畫家都引領了外光描繪的風氣,給西方繪畫注入了更多的光的因素。在外光的影響下,畫面逐漸明朗起來,也使許多西方畫家對光有了更寬泛的理解。由于西方繪畫的造型特點,光就成為其重要的造型手段,又加之其對真實場景再現(xiàn)的需求,光在西方繪畫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選自《美術(shù)界》,有刪改)
1
、下列各項中,關于“
西方古代藝術(shù)的尚光性”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西方人對光的敏感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中的“
受傷的野牛”
便有可能體現(xiàn)了原始人對光影的描繪。
B
.克里特人注重營造畫面本體的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又在陽光的照耀下?lián)]發(fā)到空氣中,自然的光芒已經(jīng)成了畫面發(fā)出的生命賴以呼吸的空氣。
C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開始對外光進行大膽的描繪,對暗部光線的把握能力超過了對亮部的把握,使畫面彌漫在神秘莫測的氛圍中。
D
.倫勃朗發(fā)展了卡拉瓦喬的“
黑影強光”
,畫面光線奇妙莫測,并且用厚涂法描繪出更光亮的色彩,這被稱為“
紫金色的黑暗”
。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表明西方人在原始社會便對光影有了一定的理解,而米諾斯“
迷宮”
壁畫則表現(xiàn)出克里特人的畫作讓人嘆服的藝術(shù)感染力。
B
.古希臘藝術(shù)家的繪畫失去了從前的鮮艷光彩,而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當時對逆光(黑繪式)與順光(紅繪式)的剪影的運用。
C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與古典時期的藝術(shù)家們在處理明暗光線時的手法,進一步突出了古代西方人在繪畫中對光的重視。
D
.17
世紀,西方藝術(shù)家給繪畫注入了更多光的因素,他們在繪畫時以光為重要的造型手段,并追求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使光成為繪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繪畫方面,東西方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在中國,從遠古時便開始體現(xiàn)出對水的尊重;而在西方,從原始社會變產(chǎn)生了對光的敏感。
B
.古希臘藝術(shù)家在塑造典型形象時注重彰顯事物本質(zhì),從而使畫作散發(fā)出耀眼光輝,這種做法讓那些來自畫外空間而作用于繪畫的光線暗淡失色。
C
.古典時期的繪畫中,藝術(shù)家們雖然對亮部的處理比較克制,但也能將亮部畫得不錯,其描繪方式,打破了當時的一些禁忌。
D
.17
世紀,專注于風景繪畫的荷蘭畫派和英國風景畫派中的許多著名的畫家對光有了更寬泛的理解,從而使畫面逐漸明朗起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C
偷換概念,“
對暗部光線的把握能力超過了對亮部的把握,使畫面彌漫在神秘莫測的氛圍中”
說的是“
古典時期”
的繪畫,而非“
文藝復興時期”
的。
2
、“B
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錯,因果關系無中生有。
3
、A
(B
項,原文中有“
似乎”
一詞,而選項中將其忽略。C
項,“
打破了當時的一些禁忌”
的不是古典時期的藝術(shù)家,而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家。D
項,原文說的是“
在外光的影響下,畫面逐漸明朗起來,也使許多西方畫家對光有了更寬泛的理解”
,故“
對光有了更寬泛的理解,從而使畫面逐漸明朗起來”
的表述不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1763.html
相關閱讀:“網(wǎng)絡究竟能否讓日益邊緣化的文學藝術(shù)重現(xiàn)昔日的輝煌與榮光呢?
《弗洛伊德??心靈深處的哥倫布》閱讀答案
《漢字趣編??竹》閱讀答案
《口述歷史與城市記憶》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國人對春節(jié)這一“文化空間”的審美期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