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現在一提到
“
經
”
,就給人以莊重嚴肅的感覺,實際上
“
經
”
字的本義只是指紡織上的一條條豎線,而橫線則叫
“
緯
”
。沒有
“
經
”
,
“
緯
”
就無所依托,因此在漢代被命名為
“
經
”
的應該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不過,清代今文經學派認為只有孔子親手所定之書才能稱作經
”
,而古文經學派則認為《詩》《書》《禮》《樂》等都是周代官書,
“
官書用二尺四寸之簡書之
”
,所以稱作
“
經
”
。
漢代凡是重要的文獻、官書,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洞呵铩穼儆
“
經
”
,簡長二尺四寸;《孝經》據說是漢人所著,低了一等,筒長短了一半;解經的文字,如《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則用六寸的簡來寫。即使是書寫在絹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兩種,用整幅或半幅的絹帛橫放直寫?梢,當時書籍雖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寫也必須遵從社會規(guī)定的格式。
與社會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書比較起來,《論語》只是個
“
袖珍本
”
,才八寸!墩撜Z》雖然記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當初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時間長,要記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簡,也是為了記錄簡捷,攜帶方便。作為官方發(fā)表的文書和
“
經
”
,簡長二尺四寸,與現代人所用書桌的寬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沒有桌子,寬達二尺四寸的書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
“
袖珍本
”
則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臥,甚至箕踞也可以看,雖然其莊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現代的話說,也更
“
人性化
”
了,與讀者更接近了。
從作用上看,《論語》既是小學教科書,又可以終生涵詠。漢代最初級的讀物《倉頡篇》《急就篇》等都是識字課本。以《急就篇》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內容也涉及社會生活諸方面。這些書編寫目的比較單純,就是識字!墩撜Z》就不同了,《論語》的文字基本上是當時的口語,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為常理常情,兒童易于理解,那些較深奧的也可以在以后的歲月中慢慢體會;《論語》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唐代詩人杜甫有詩云:
“
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學商旅。
”
這是嘲笑夔州人好經商,沒有讀書的習慣,F今別把讀《論語》看作有學問,這也可算是學術變遷、世風推移的反映了。
1.
下列關于
“
經
”
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所謂
“
經
”
是指古代經典,其實
“
經
”
最初只是指紡織上的經線,經線是無所謂莊重不莊重的。
B
.在紡織時,
“
經
”
是
“
緯
”
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視的文獻被命名為
“
經
”
也是同樣的道理。
C
.清代今文經學派認為古代經典被命名為
“
經
”
,這跟孔子親定有關,而跟
“
經緯
”
之
“
經
”
沒有關系。
D
.古文經學派認為《詩》《書》《禮》《樂》,等都是周代宮書.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所以稱作
“
經
”
。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在漢代,《孝經》雖然稱為
“
經
”
,但是一般認為等級較低,所以簡長才一尺二寸。
B
.《左傳》《公羊傳》《?梁傳》是解經的書,所以盡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簡。
C
.寬達二尺四寸的經書必須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讀,雖然很莊重,但是也很累。
D
.《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內容也較復雜,《論語》則文字質樸易懂,修養(yǎng)意味較濃。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漢代,雖然命名為
“
經
”
的都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視的文獻都叫作
“
經
”
。
B
.《論語》采用
“
袖珍本
”
形式,除為了記錄簡捷、攜帶方便外,它當初未被當作經書也是一個原因。
C
.《論語》的內容本來是很莊重嚴肅的,但是因為采用了八寸的竹簡,所以變得比較
“
人性化
”
了。
D
.從杜甫的詩句
“
小兒學問止《論語》
”
來看,一直到唐代;《論語》仍然被作為初等教育的教科書。
參考答案:
1
、【答案】
C
【解析】文中明確提到
“‘
經
’
字的本義只是指紡織上的一條條豎線
”
,可見還是跟
“
經緯
”
之
“
經
”
有關的。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
B
2
、【答案】
B
【解析】文中說
“
漢代凡是重要的文獻、官書,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
”
,《左傳》《公羊傳》《觳梁傳》只能使用六寸的簡,可見在漢代不是很重要。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3
、【答案】
C
【解析】說《論語》比較
“
人性化
”
是指《論語》采用了八寸的竹簡,拿在手中或坐或臥,甚至箕踞也可以看,是指便于觀看,不是指內容。它的內容多為常理常情,兒童易于理解,沒有提到莊重嚴肅的問題。
【考點定位】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6861.html
相關閱讀:節(jié)選自《從維克塞爾到布坎南》閱讀答案
“會說兩種語言讓人更聰明”閱讀答案
《“守德”如何不再難?》閱讀答案
《技術與文化傳承》閱讀答案
“亞太夢想”主題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