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歷覽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進之,而恥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則氣愈?。望愈崇,則諂愈固。地益近,則媚亦益工。至身為三公,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師傅自處之風(fēng),匪但目未睹,耳未聞,夢寐亦未之及。臣節(jié)之盛,掃地久矣。非由他,由于無以作朝廷之氣故也。
何以作之氣?曰:以教之恥為先。賈誼諫漢文帝曰:“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茲訓(xùn),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誠也。
農(nóng)工之人、肩荷背負之子則無恥,則辱其身而已;富而無恥者,辱其家而已;士無恥,則名之曰辱國;卿大夫無恥,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貴而為士,由士貴而為小官,為大官,則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竊窺今政要之官,知車馬、服飾、言詞捷給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書法、賡詩而已,外此非所問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為之節(jié),蒙色笑,獲燕閑之賞,則揚揚然以喜,出夸其門生、妻子。小不霽,則頭搶地而出,別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豈真敬畏哉?問以大臣應(yīng)如是乎?則其可恥之言曰:我輩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務(wù)車馬、捷給者,不甚讀書,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賢矣,已勞矣。作書、賦詩者,稍讀書,莫知大義,以為茍安其位一日,則一日榮。疾病歸田里,又以科名教其子孫,志愿畢矣。且愿其子孫世世以退縮為老成,國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萬萬之一有緩急,則紛紛鳩燕逝而已,共存亡者鮮矣。
(選自《龔自珍全集》,有刪改)
【注】①
明良:明君良臣。②
氣:知恥的精神。
9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地益近,則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
B
.匪但目未睹 匪:不
C
.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險
D
.小不霽,則頭搶地而出 霽:晴朗,引申為臉色好看
10
.下列各組語句 中,全都表現(xiàn)“
士不知恥”
的一組是( )
①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②
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③
何以作之氣?曰:以教之恥為先 ④
今政要之官,知車馬、服飾、言詞捷給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⑤
小不霽,則頭搶地而出,別求夫可以受眷之法 ⑥
且愿其子孫世世以退縮為老成,國事我家何知焉
A
.④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②③
11
.下列對原文有 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開篇指出,一個國家最大的恥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恥,而在當時,像這樣不懂得廉恥的人很多。
B
.作者認為,大多數(shù)朝廷官員是不懂得廉恥的,只要通過必要的教育就能改變朝廷官員的知恥精神面貌。
C
.作者指出,國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車馬、賣弄花言巧語卻又身居要職的官員們挺身而出。
D
.作者認同賈誼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會造成臣子沒有廉恥;如尊重臣子,他們也會按官吏標準要求自己。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3
分)
(2
)疾病歸田里,又以科名教其子孫,志愿畢矣。(3
分)
(3
)如是而封疆萬萬之一有緩急,則紛紛鳩燕逝而已,共存亡者鮮矣。(3
分)
13
.請用斜線(/
)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
處)(3
分)
所 謂 致 知 在 格 物 者 言 欲 致 吾 之 知 在 即 物 而 窮 其 理 也 蓋 人 心 之 靈 莫 不有 知 而天下 之 物 莫 不 有 理 惟 于 理 有 未 窮 故 其 知 有 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始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C
(“
危”
應(yīng)為“
正直、端正”
的意思,例如成語“
正襟危坐”
中“
危”
字就是這個意思。)
10
.A
(①
是作者的觀點;②
是賈誼勸諫漢文帝的話;③
是使官員振作知恥的方法。)
11
.B
(“
以教之恥為先”
,教育只是振作朝廷官員的知恥精神的一個必要條件。)
12
.(1
)如果國君對待大臣像對待犬馬一樣,大臣就會像犬馬那樣要求自己。 (“
遇”“
自為”
及句意各1
分。)
(2
)當他們因病辭官回家的時候,又用應(yīng)舉成名的思想來教育他們的子孫,志愿也就算達到了。(“
他們”“
疾病”
、“
畢”
各1
分。)
(3
)像這樣下去,邊疆萬一有緊急情況發(fā)生,他們就會像斑鳩、燕子一樣紛紛地飛走了,能夠(同朝廷)共存亡的人太少了。(“
封疆”“
鳩燕”“
鮮”
各1
分。)
13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始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
【譯文】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學(xué)》一開始就教學(xué)習(xí)者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以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
【文言譯文】
讀書人都懂得廉恥,那么國家就永遠不會有恥辱了。讀書人不懂得廉恥,這就是國家的最大恥辱。我遍覽近代的讀書人,從他們向皇帝陳述政治主張、開始做官時起,具有廉恥心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當官越久,知恥的精神就越差勁。名望越高,巴結(jié)的惡習(xí)就越頑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們身上,像古時候大臣那種高尚的、嚴正的、為人表率的自持風(fēng)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就連睡覺也夢不到了。大臣講究節(jié)操的盛況,已完全沒有了。這不是由于別的原因,而是沒有使朝廷官員知恥的精神振作起來的緣故。
怎樣才能振作朝廷官員的知恥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員懂得廉恥。賈誼在規(guī)勸漢文帝時說:“
如果國君對待大臣像對待犬馬一樣,大臣就會像犬馬那樣要求自己。如果國君像對待官吏一樣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按官吏的標準要求自己。”
這些教導(dǎo),像太陽星辰一樣光輝,都是圣人賢士的警語,是從古到今最好的告誡。
務(wù)農(nóng)做工和肩挑背扛的人不懂得廉恥,只是使他自受侮辱;有錢的人不懂得廉恥,只是使他們的家庭受到侮辱;讀書人不懂得廉恥,可以說是侮辱了邦國;如果卿大夫不懂得廉恥,就可說是侮辱了天下。不懂得廉恥的人,由一般的老百姓上升為讀書人,由讀書人上升為小官、大官,這就從他們自身自家受侮辱,擴大到整個天下受侮辱。
我私下觀察現(xiàn)在身居要職的官員,他們只知道追求車馬,講究服飾,賣弄花言巧語,此外就一無所知了。清閑的官員,只知道練書法和吟詩作對,此外就什么都不過問了。大臣們在朝廷里發(fā)表政論,都是察言觀色根據(jù)皇帝的喜怒行事,當皇帝態(tài)度和顏悅色或賜宴的時候,他們便洋洋得意,出來在自己的門生、妻子兒女面前夸耀一番;实凵杂胁桓吲d,他們就趕快磕頭退出,另外尋求可以得到皇帝寵愛的辦法。難道他們的心真正地敬畏皇帝嗎?問他們作為大臣難道應(yīng)該這么做嗎?他們卻可恥地說:我們這些人只能這樣罷了。至于他們的居心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追求車馬、賣弄花言巧語的人,不怎么讀書,卻說:我從早到晚在衙門值班,已經(jīng)是很好了,已經(jīng)夠勞累了。會書法和寫詩的人,雖然讀過一些書,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認為在職位上茍且偷安一天,就多得一天的榮耀。當他們因病辭官回家的時候,又用應(yīng)舉成名的思想來教育他們的子孫,志愿也就算達到了。他們還希望子孫后代都把保守退縮當作老成穩(wěn)重,至于國家的事情,我家何必關(guān)心呢?唉!像這樣下去,邊疆萬一有緊急情況發(fā)生,他們就會像斑鳩、燕子一樣紛紛地飛走了,能夠(同朝廷)共存亡的人太少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01936.html
相關(guān)閱讀:“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左宗棠,字季高》閱讀答案及翻譯
《滄浪亭記 蘇舜欽(宋)》閱讀答案
“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生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選古文小品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