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麥子的誕生》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小說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粒麥子的誕生 柴春芽 ① 我想說到一粒麥子的誕生。 ② 城里的人們,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一粒麥子怎樣來到我們的餐桌上。一粒麥子,必須經(jīng)過一段艱難的旅程,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手, 一粒麥子的誕生
柴春芽

我想說到一粒麥子的誕生。

城里的人們,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一粒麥子怎樣來到我們的餐桌上。一粒麥子,必須經(jīng)過一段艱難的旅程,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手,穿過一雙雙枯澀的眼睛,終于成為人們果腹的食物。這中間,有多少事情要發(fā)生啊。

起先,春回大地,那些南來北往的風經(jīng)過村莊打尖的時候,孩子們骯臟的臉上感到一雙女人的手在撫摩。春風把草藥帶到孩子們長滿凍瘡的臉上和手上。一場雨,或者含水量豐沛的雪,寂然飄臨大地。從南方遷徙而來飛越村民青蒼頭顱的大雁,那遼遠的嗚叫像是一種對季節(jié)的命名。繞村流淌的名叫秦祁的小河,一層冰在牛蹄子下喀嚓一聲破裂了,一尾魚完成了對冬天的告別。漫山遍野的紫苜蓿把一顆顆嫩綠的小腦袋探出濕潤的地層,張望著一只蝴蝶或一只蜜蜂在遠處搬運著水和花粉。

我們一家人——
爺爺、阿達、尕①
姑,還有奶奶,乘著清晨村莊的炊煙尚未散盡的時刻,踩著晨陽金子般的光輝,向田野走去。閑散了一冬的老黃牛,步履遲緩,體態(tài)臃腫。它得溫習耕作的技巧,并且要逐漸習慣接下來繁重的勞作日課。

土地是松軟的,鏵犁切開土地的皮膚。老黃牛喘了一口粗氣。手握鏵犁的爺爺赤腳走過第一道犁溝,接下來是尕姑,手心里攥著一把麥種,抖動臂腕,把種子均勻成一條線,撒落在犁溝里;后面是阿達,胸前掛著一個沉重的木斗,木斗里盛著糞土,他用一把木勺,把糞土一勺勺撒入犁溝,將那些種子覆蓋。鏵犁翻起的土地上,土坷垃隨處散布。我和奶奶揮動著木杵,將一顆顆土坷垃敲碎。太陽在頭項,像一只短腿的大甲蟲,緩慢地移動著。牛的步伐逐漸遲緩,牛的粗重的喘息,使這田野上的空氣變得凝重起來。阿達和尕姑臉上掛滿了汗珠。我握著木杵的手掌上血泡一個個破裂,流淌著膿血。但爺爺絲毫沒有歇工的表示。勞動變成了苦役。爺爺像一臺永不知疲倦的機器,我們就像是這一臺機器上附屬的零件。他在運轉的時候,我們從來別想停下來。

一塊地終于被種子填滿,我們得轉向另一塊土地。由于包產(chǎn)到戶,每家的土地都小塊分散在村莊兩邊的山坡上。我們從一塊土地到另一塊土地,很多時候,就是從一個山頭爬向另一個山頭。我們疲倦的身體帶著種子,負重走向陡峭的山坡。乘著春天的第一場雨水,我們要把種子植入土地。在大西北,三月以后,是接連幾個月的旱季。如果沒有一層濕潤的土層,種子在地下是無法存活的。三月過后,人們開始焦慮地期盼著雨水。東山頭上的方神廟,擠滿了祈雨的村民。大西北農(nóng)村的方神,就像是中國的基層鄉(xiāng)長,每一個方神管轄著大約五、六個村莊的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和禍福吉祥。而這五六個村莊,則要為方神奉獻犧牲和歌舞。每春節(jié)村里的社戲和社火,就是獻給方神的娛樂。到了五月,如果天空依舊干燥如不懷胎的女人,神職人員——
神頭,就會召集各個村莊的頭人,商量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一場盛大的儀式被舉行。方神被四個青壯的小伙子用一頂轎子抬著,從東山頂上的廟里出來。我目睹了一尊木雕之神的面目,其形狀與古裝戲里的人物沒有區(qū)別——
峨冠,長髯,一襲寬大的袍袖罩著干癟的木雕。此前,關于方神的塑造,人們口頭交換了種種傳聞。我聽說方神的內臟各由一種動物代替,心為鴿,肺為鴉,肝為蛙,腸為蛇。并且,鴿、鴉、蛙、蛇,不是隨便逮住就裝進方神的肚子里。它們必須是經(jīng)過祈禱,獲得方神以卜卦形式暗示了方位和時辰的動物。

盛大的儀式需要進行整整一天。一條沿著神跡委蛇而行的道路,被人的隊伍連向十五里之外的另一個山頭上。一件件樂器在勞動者粗礪的手中,破空長鳴,聲聲幽邃如在遠古。一頭羊,在凄婉的啼叫中獲得了神的認領。一把刀子取出了熱血和溫暖的肉體。犧牲的場面如此肅穆、莊嚴。人人想著天空中的雨水和土地中的麥子。羊、雨水和麥子,這本無關聯(lián)的事物,就在這古老神秘的儀式里獲得了一致。甚至是三個詞,古漢語中最具詞根意義的三個詞,在回歸生存本身的價值中,消解了對立和矛盾,成就了生活的意義和祭祀之美。

終于,有了雨水。夜晚的積雨云傾瀉著滂沱的大雨。孩子們裸身在雨中奔跑,呼喊;大人們把一張張愁苦的臉伸進雨中,呼念著誦神的咒言。麥子拔節(jié)的聲音響徹田野。接下來的日子,我要跟著爺爺?shù)禁湹乩锸┓、鋤莠草,一遍接著一遍,像呵護著一個嬰兒。但一場冰雹像侵略者的鐵蹄,突然掃蕩了村莊。村莊變得沉默了。不知誰家女人一聲尖利的哭喊,撕碎了暴雨后的寂靜。人們在雨后的黑夜里涌出村莊,查看冰雹襲擊之后麥地里的幸存者。我的眼里含著淚水。冰雹掃蕩了東山。東山上一片荒涼。麥子像死亡的戰(zhàn)士,倒伏一地。只有西山幸免于難,留下了成長中的麥子。

夏天到了,麥芒被陽光曬成了金黃。西山上仿佛鋪著一層厚厚的黃金。庭院里,鐮刀霍霍,刀刃被磨得鋒利無比。我隨著大人沖上山坡,在麥海里拾取一的糧食。七月的太陽每一束光線都是砸向大地的火把。我們被烤炙。雨云在遙遠的天邊堆積,暗黑的云團隱藏著冰雹的子彈。我們必須和不可預測的冰雹競賽,必須搶在冰雹降臨之前,把地里的麥子收回糧倉。我們揮汗如雨,不分晝夜,許多老人就是在這個季節(jié)不堪勞動的重負而死于麥地。

當我們在打麥場上手捧飽滿的麥粒,許多人的眼睛里飽含著熱淚。

我十八歲在一首詩中寫道:“
平凡的麥子,卑賤的麥子,無聲無淚無怨無悔的麥子,你哭一聲吧,讓省察苦難的少附耳聆聽。/聆聽你的孤獨你的寂寞,聆聽你靈魂深處默默的歌。/麥子,你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固守一方瘠薄,卻像純粹的詩歌一樣永遠純粹,千古如斯。”
(節(jié)選自<
回到故鄉(xiāng)》,有刪改)
【注】

尕(

):
<
方言)小。
11
.概括第③
段的主要內容,并說明其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5
分)

12.
請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
太陽在頭頂,像一只短腿的大甲蟲,緩慢地移動著。
答:
(2)
聆聽你的孤獨你的寂寞,聆聽你靈魂深處默默的歌。

13.
第⑥
~⑦
描述農(nóng)民祈雨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5
分)
答:
14
.這篇文章,有人認為重在寫麥子,有人認為重在寫農(nóng)人,你對此有什么見解?請結合文本
加以說明。(8
分)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1.
內容:
描寫春天到來時生機盎然的景象。作用:
通過對春天景象的細致描寫,
交代麥子
播種的時令要求,
既承接上文“
我想說到一粒麥子的誕生”,
又照應下文“
我們要把種子植入土

”,
并為麥子的生長、成熟和收獲作鋪墊。
(5

)
12.(1)
播種者因為勞作的艱辛和身心的倦怠,
所以主觀心理上覺得時間過得極為緩慢。
(2)
少由感受麥子的成長歷程,
體悟到生命的艱難、孤獨和不屈,
發(fā)現(xiàn)自身成長的真諦。(6

)
13.
作者如實描述了農(nóng)民的虔誠態(tài)度以及祭祀之美,
雖然暗示祈雨是迷信和愚昧的,
但是
對此表達了理解和尊重之情
;
同時對農(nóng)民的無奈之舉
,
表達了悲憫之心。
(5

)
14.(8
分)
示例一:
重在寫麥子。因為麥子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麥子的萌芽、生長與成熟是文章的主
要內容。通過描述“
一粒麥子,
必須經(jīng)過一段艱難的旅程”,
從而表達要珍惜麥子、珍惜糧食的
心愿
,
以及對

城里的人們

不知稼穡艱辛的憂嘆。
示例二:
重在寫農(nóng)人。因為“
一粒麥子的誕生”
要依靠農(nóng)人的播種、施肥、除草和收割,
意在
表現(xiàn)農(nóng)人勞作的堅毅和勤苦。而祈雨的過程,
也真實反映農(nóng)人對糧食的虔誠和珍惜。文章是
一曲農(nóng)人的哀歌和贊歌
,
凸顯對農(nóng)人身心命運的關注。
示例三:
二者均為側重。麥子的命運建立在農(nóng)人勞作的基礎之上,
二者關系密切,
相互依
存。同時,
麥子“
艱難的旅程”,
也正可以看作農(nóng)人艱辛勞作的象征。在描述之時,
文章將麥子
與農(nóng)人相互交織,
相互輝映。在主題上,
既體現(xiàn)了珍惜糧食的意味,
更表達了對農(nóng)人辛勤勞作
的尊重。
示例四:
二者均非側重。文章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由物及人,
借物寫人;
基于農(nóng)人,
而又具有
更廣泛的象征意義。麥子的平凡與卑賤,
麥子的苦難與堅守,
都與人的處境與精神高度契合。文章
卒章顯志
,
而以

苦難



純粹

為依歸
,
凸顯了作者對于人類命運與靈魂的省察與沉思。
示例五:
二者均非側重。“
一粒麥子的誕生”,
重在“
誕生”
這一過程。文中的“
我”
在麥子與農(nóng)人
雙重啟迪的過程中,
才得以省察真正的人生意義。文章結尾以詩明志,
說麥子的一生象征“
我”
的一

,
并以固守瘠薄、堅守純粹作為人生目的
,
從中可以看出一個青心靈成熟的內在軌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32987.html

相關閱讀:《一片蒼茫》閱讀答案
《回家 [美]皮特?哈米爾》附答案
《黃花渡》閱讀答案
《即興表演》閱讀答案
雷抒雁《最后的牽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