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丟一塊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會從中蕩漾開來,而且愈漾愈遠,愈漾愈大。在靜水中投下知識geming
之石的是
為學問而學問”
的信仰,植根于對古希臘文化的透徹了解,這種信仰與中國“
學以致用”
的思想,適成強烈的對照。
移風易俗莫大于樂”
的傳統(tǒng)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調(diào)和,要做到七情調(diào)和,則必須透過藝術(shù)和音樂或與音樂有密切關(guān)系的詩歌。
我蔡元培可不這樣。除非你推翻滿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一句。繳卷時間到時,他就把這篇文章呈繳給考官。
像法官宣判一樣的簡單明了,也像絨布下面冒出來的匕首那樣的尖銳。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動沉穩(wěn)。他讀書時,伸出纖細的手指迅速地翻看書頁,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讀,而且有過目不忘之稱。他對自然和藝術(shù)的愛好使他的心境平靜,思想崇高,趣味雅潔,態(tài)度懇切而平和,生活樸素而謙抑。他虛懷若谷,對于任何意見、批評,或建議都欣然接納。
當時的總統(tǒng)黎元洪選派了這位杰出的學者出任北大校長。北大在蔡校長主持之下,開始一連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來,中國的知識領(lǐng)域一直是由文學獨霸的,現(xiàn)在,北京大學卻使科學與文學分庭抗禮了。歷史、哲學,和四書五經(jīng)也要根據(jù)現(xiàn)代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為學問而學問的精神,蓬勃一時。保守派、維新派,和激進派,都同樣有機會爭一日之短長。背后拖著長辮,心里眷戀帝制的老先生與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并坐討論,同席笑謔。教室里,座談會上,社交場合里,到處討論著知識、文化、家庭、社會關(guān)系,和政治制度等等問題。
這情形很像中國先秦時代,或者古希臘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時代的重演。
三無主義”——
無宗教、無政府、無家庭——
與蘇格拉底被古希臘人指摘戕害青心靈的情形如出一轍。爭辯不足以消除這些毫無根據(jù)的猜疑,只有歷史才能證明它們的虛妄。歷史不是已經(jīng)證明了蘇格拉底的清白無罪嗎?
(
節(jié)選自蔣夢麟《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1
)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海?
分)
A.
文章開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擬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準確地評價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滿清王朝中比肩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B.
蔡元培既是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著名學者,又對古希臘文化有透徹了解,他將“
為學問而學問”
的信仰和“
學以致用”
的思想完美融合。
C.
蔡元培對中國藝術(shù)和西方藝術(shù)一樣喜歡,因為他的思想中融合著中國學者對自然的傳統(tǒng)愛好和希臘人對美的敏感。
D.
蔡元培認為沒有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就不能培養(yǎng)有系統(tǒng)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習慣,也就沒有了定理定則這樣一切真知灼見的基礎(chǔ)。
E.
蔡元培在參加鄉(xiāng)試時,寫了一篇開頭就引用禮記里“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的怪文,見解精辟,因而考中了舉人。
(2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和評價了
分)
(3
)文章最后一段內(nèi)容對介紹和評價
(6
分)
(4
)本文對
分)
參考答案:
12.
(1
)選C
,3
分;
選E
,2
分;
選B
,1
分。
【說明】
A.“
把蔡元培比擬成投入水中的石子”
錯誤,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
評價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滿清王朝中比肩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完全錯誤。
B.“
完美融合”
錯誤,原文意思是對比鮮明。
D.
對原文的反面陳述完全違背文意。
E.
是別人敘說而已。
(2
)(共6
分,每點2
分)答案:
①
是著名學者。它對中西方文化藝術(shù)、自然科學、社會政治均有卓越建樹。
②
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國文人的一切優(yōu)點,又虛懷若谷,樂于接受西洋觀念。心境平靜,思想崇高,趣味雅潔,態(tài)度懇切而平和。
③
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為全國的學術(shù)中心。
(3
)(共6
分,每點2
分)答案:
①
將蔡元培比作蘇格拉底(類比),給予蔡元培極為崇高的歷史地位。
②
蔡元培遇到了像蘇格拉底一樣的猜疑、指摘,他處境困難。
③
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歷史將證明他的清白和功績。
(4
)(8
分)答案示例:
廣博地學習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可以使人思想崇高,趣味雅潔。
學界泰斗”
。我們在學習中,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要重視,也要注重藝術(shù)修養(yǎng)的提高,努力使自己全面發(fā)展,不斷提升人生境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55003.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蒙《文化瑰寶與文化泡沫》閱讀答案
《論發(fā)脾氣 聶紺弩》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兩個與富人捐助有關(guān)的排行榜的消息讓慈善再次成為熱門話題”閱
“西方意象主義者從中國古詩“意象”中,尤其是從唐朝意象詩中汲
節(jié)選自蔣原倫《今夜星光燦爛》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