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平不書,此何以書?
大其平乎己②
也。何大乎其平乎己?
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
子之國如何?”
華元曰:“
憊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馬子反曰:“
嘻!
甚矣憊!
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子之情也?”
華元曰:“
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馬子反曰:“
諾,勉之矣!
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
揖而去之。
反于莊王。莊王曰:“
何如?”
司馬子反曰:“
憊矣!”
曰:“
何如?”
曰:“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莊王曰:“
嘻!
甚矣憊!
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
司馬子反曰:“
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
莊王怒曰:“
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
司馬子反曰:“
以區(qū)區(qū)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而無乎?
是以告之也。”
莊王曰:“
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
司馬子反曰:“
然則君請?zhí)幱诖,臣請歸爾。”
莊王曰:“
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
吾亦從子而歸爾。”
引師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
貶。曷為貶?
平者在下也。
(
《公羊傳·
宣公十五》)
【注】①
外平:《春秋》是魯史,對于他國的稱“
外”
。外平是他國和他國之間的講和。②
己:這里是指宋國的華元和楚國的子反。③
莊王:楚莊王。④
司馬:官名。掌管軍政和軍賦。子反:即公子側。堙(yn)
:為登上城墻而修建的土山。⑤
華元:宋大夫。⑥
憊:疲憊。⑦
析:分開。骸:尸骨。炊:用來燒熟物品。這里指用來作燃料。③
柑:同“
鉗”
,用東西夾住。這里指以木鉗馬口。秣:喂牲口。這句話是說,被圍的人在喂馬時,用木鉗馬口,使馬不得食,從而向敵人顯示有積蓄。⑨
情:實際情況。⑩
厄:困苦,災難。
9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大其平乎己也
大:以……
為大,稱贊
B
.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
乘:登
C
.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
矜:憐憫
D
.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
雖然:連詞,表示轉折關系
10
.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是直接表明司馬子反“
君子”
行為的一組是(3
分)
①
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②
吾見子之君子也
③
揖而去之 ④
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
⑤
然則君請?zhí)幱诖,臣請歸爾 ⑥
引師而去之
A
.①③⑤ B
.246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本文記述了古代戰(zhàn)爭的慘狀:楚軍圍困宋國都城,使宋國疲憊不堪,宋國都城人民因饑餓而交換孩子吃,辟開死人骨頭當材燒。
B
.作者以肯定的態(tài)度記述了華元與司馬子反相互告以實情的君子風范,表達了即使是戰(zhàn)爭中的敵對雙方也要遵守“
君子”
之道的理想。
C
.司馬子反雖然打探到宋國的軍情,但也出賣了楚國軍情;但楚莊王也不敢處罰他,因為沒有他楚國就打不了勝仗。這表現了子反的才能過人。
D
.子反和華元通過自己的講和行為給兩國帶來了和平,但《春秋》以“
宋人”
及“
楚人”
稱謂二人,委婉地表達了對作為在下位者私自講和的貶抑。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
分)
(1)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3
分)
(2)
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3
分)
(3)
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3
分)
13
.請用斜線(/
)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
斷句不超過6
處)(3
分)
是時賈生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9
.D
(雖然:雖然這樣)
10
.D
(①
子反被派窺探敵方軍情!、
是華元對子反的評價。⑥
是楚莊王的行為)
11
.C
(“
楚莊王也不敢處罰他,因為沒有他楚國就打不了勝仗。這表現了子反的才能過人”
不合文意。)
12
.(1
)魯國之外的國家之間講和,《春秋》是不記載的,這次為什么記載?
(3
分,“
書”
、“
何以”
及句意各1
分)
(2
)我見您是位君子,所以向您報告實情。(3
分,“
是以”
、判斷句式及句意各1
分)
(3
)你離開我回國,我和誰住在這里呢?(3
分,“
去”
、“
孰與”
及大意各1
分 )
13
.是時賈生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3
分,每處0.5
分,斷句超過6
處,每多一處扣0.5
分,扣完本小題分為止。)
附2
:文言參考譯文
魯國之外的國家之間講和,《春秋》是不記載的,這次為什么記載?是因為稱贊這次的講和全在華元與子反個人做主促成的原故。為什么要稱贊華元與子反個人做主講和?原來,楚莊王圍困宋國都城,軍中只有七天的糧食了。這些糧食吃完了還不能取勝,就準備離開宋國回國了。莊王于是派遣司馬子反登上土山去窺探宋國都城,宋國華元也登上土山出城會見他。司馬子反說:“
您的國家情況如何?”
華元說:“
疲憊了。”
馬馬子反說:“
怎么樣的疲憊呢?”
華元說:“
交換孩子來殺了吃,劈開死人的骨頭來燒火做飯。”
司馬子反說:“
唉呀!太疲憊了!不過,我聽說過:被圍困的人,將木頭銜在馬嘴里再喂它飼料,用肥壯的馬應付賓客。您卻透露了真情,這是為什么?”
華元說:“
我聽說過:君子看見人家的苦難就憐憫,小人看見人家的苦難就慶幸。我見您是位君子,所以向您報告實情。”
司馬子反說:“
好,努力干吧!我們的軍隊也只有七天的糧食了,這些糧食吃完了還不能取勝,就準備離開這里回國了。”
說完作了一揖,就離開了華元,回去報告莊王。
莊王說:“
怎么樣?”
司馬子反說:“
他們疲憊了。”
莊王說:”
怎么樣的疲憊呢?”
司馬子反說:“
交換孩子來殺了吃,劈開死人的骨頭來燒火做飯。”
莊王說:“
唉呀!太疲憊了!不過,我現在要拿下這座城邑,然后就回去。”
司馬子反說:“
不行。下臣已經告訴他,軍中只有七天的糧食了。”
莊王生氣地說:“
我派你前去觀察他們的情況,你為什么告訴他?”
司馬子反說:“
以小小的宋國,還有不欺騙人的臣子,楚國就可以沒有嗎?所以告訴了他。”
莊王說:“
好,那就算了吧。不過,我還是要拿下這座城邑,然后回去。”
司馬子反說:“
莊王說:“
你離開我回國,我和誰住在這里呢?我也跟著你回去好了。”
就帶領軍隊離開了宋國。
所以君子尊重兩國大夫自己出面媾和。司馬子反和華元都是大夫,為什么以“
人”
來稱呼他們呢?是貶低的意思。為什么貶低?是因為媾和的人處在下位的原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80637.html
相關閱讀:《富弼,字彥國》閱讀答案及翻譯
《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
高三語文總復習?二輪復習專題六 文言文閱讀
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孔子之志的理解。
《琴諭。鳎┧五ァ烽喿x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