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管同
自明祖都江寧,而楊吳城濠圍于城內(nèi),其水流日就狹。及其東至竹橋,有水穴城來會。古所謂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橋,再會鐘山之水。又稍南,過大中橋,則淮水入東關(guān),與相灌注,楊吳城濠雖就狹,而會是三水,半里之間,勢猶浩瀚。又其地北見雞籠,東北見鐘山。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雖居城中,殆無異于郊外。
予自歸江寧,家凡六徙。近乃僦①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塵埃滲漏。每署日激射,陰雨連綿,蒸炕沾淋,顧視無可逃避。予居之未嘗不適也。獨其屋僅四間,自奉母處妻孥置廚爨外,了無燕息之所,意尚闕然。嘉慶十五歸自山東,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為小軒,顏曰“抱膝”。借書滿架,置榻一張,偃仰嘯歌,即獲其所。然其為地,前近市廛②,后連閨闥,而左則直接鄰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婦孺之呼啼,雞犬之鳴吠,嘈雜喧闐,殆無時不至。而當予神會志得,抗聲高誦,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三者之聲,蓋往往為所掩也。昔諸葛武侯隱處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時人問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軒,豈敢以武侯自命,蓋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厭薄文辭,又不汲汲然志在科舉,斗室一間,諷書不輟。有相問者,予將何以答之耶?軒既葺,居者一。明,予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廢。然一時之興,有不能忘,故追而記之。
柏川橋者,與予所居后戶對。其前戶所臨街,稱名多異;蛟唬浩涞毓艑倬d鄉(xiāng),名曰綿鄉(xiāng)營。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③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選自《因寄軒文集》)
【注】①僦:(
ji
ù)租賃。②廛:(
ch
á
n
)集市。③餉營:軍營。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東岸率果園菜囿
率:皆,都
B
.顧視無可逃避
顧:環(huán)視
C
.予既厭薄文辭
。狠p薄
D
.斗室一間,諷書不輟
諷:誦讀
5
.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3
分)
A
.而會是三水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
.偃仰嘯歌,即獲其所
其孰能譏之乎
C
.蓋往往為所掩也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D
.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本文是一篇書齋記,詳細敘述了抱膝軒的地理環(huán)境和命名之由來,同時表現(xiàn)了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
B
.本文第二段與歸有光對項脊軒的描寫異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細節(jié)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風(fēng)味”。
C
.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軒,是因為多次遷徙,長期租賃居住,且現(xiàn)居處臨近集市很嘈雜,影響了作者讀書。
D
.抱膝軒修好后,作者實際居住時間并不長,但它寄托著作者讀書自娛、安貧樂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
)山林映帶,舟楫往來,雖居城中,殆無異于郊外。(
5
分)
譯文:
(
2
)予之名軒,豈敢以武侯自命,蓋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5
分)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38944.html
相關(guān)閱讀:(明)徐渭《借竹樓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俠婦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子瞻和陶溯明詩集引》閱讀
《續(xù)歐陽子朋黨論 蘇軾》閱讀答案
與薛壽魚書 閱讀答案(天津高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