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淡淋鹽淡水淋鹽是改良鹽堿地常用的技術措施之一。一次灌淡水或充足的降水,可使上層土壤中可溶性鹽溶解,并隨水分入滲,將鹽分帶入下層土壤(或潛水)。鹽分被淋洗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土壤質地和土體結構類型,北丘洼重鹽堿土多為粉砂壤,土體構型多為通體砂。試驗表明,灌水淋洗一次,即可使0~40厘米土壤平均含鹽量由0.4%下降到0.1%,淋洗深度達1米以下。
2.井灌井排井灌井排主要指利用淺群井抽咸強排強灌,使土體快速脫鹽。群井包括淺井、集水管、連接管等部件,還有射流泵系統(tǒng)與之配合。其原理是射流泵在井點管內形成真空,有較大的抽氣能力,能使地下水快速匯集到井點管內迅速排出。通過淡水強灌淋鹽、淺群井強排,促使耕層土體脫鹽,地下水逐漸淡化。
3.農田覆蓋農田覆蓋可以有效地抑制蒸發(fā)和抑制地表返鹽。在北丘洼試驗區(qū),采取的覆蓋物多為光解地膜和作物秸稈。其中,作物秸稈成本低、簡便,綜合效益比較好。例如,春季覆蓋主要用于第一年新開墾的重鹽堿荒地。實驗結果表明,耕層含鹽量在0.6%的重鹽堿荒地,經淋洗、覆蓋后耕層含量穩(wěn)定有效期可達3個月以上,與未進行覆蓋的農田相對比,3個月后積鹽率減少10%~20%,耕層鹽分含量在0.3%左右,棉花出苗和成活率為40%~60%,對照地基本無苗。秋季覆蓋是休閑地經耕翻淋洗后進行,供來年春播用,覆蓋與不覆蓋積鹽率相差15%。
4.農業(yè)生物技術措施包括林網、培肥、良種等,主要作用是鞏固水鹽調節(jié)效果,改良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80762.html
相關閱讀:清明國內游 十大熱門城市北京居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