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遺忘的記憶從未真正消失:大腦如何再學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憶術原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人類擁有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讓我們能夠做許多其他生物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但是,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在我們學習或者忘記時,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是在神經細胞之間的接觸所產生的變化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結構上的變化是否能夠解釋人人皆知的現象——再學習是否比學習新的東西更加容易呢?

德國馬普所(MaxPlanckInstitute)神經生物學分所的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證明:即使不再使用,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細胞接觸還是會保留。重新激活這些暫時閑置的“存儲細胞接觸”,能夠讓我們更快地熟悉那些曾經學習過但被遺忘的事情。

人類與昆蟲不同,即使多次無功而返,昆蟲還是會反復不停的朝著窗玻璃撞去,試圖獲得自由,而人類的大腦能夠學習復雜運動的聯系和順序。這種學習能力不但讓我們能夠避免撞到玻璃門,還讓我們能夠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比如騎自行車、滑雪、說不同的語言或者演奏樂器。盡管在我們年輕時,大腦學習得更快,但是我們到了老年還是依然擁有這樣的學習能力。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試圖準確查明,當我們學習或遺忘的時候,大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彈性聯系

學習,換句話說,就是成功地處理新的信息,是神經細胞之間建立新的聯系。面對新信息,大腦中沒有任何以前的處理路徑存在,蛋白絲附屬物(filigreeappendage)就會開始生長,從激活的細胞一直延伸到鄰近的細胞。當生長到特定的接觸點的時候,在蛋白絲附屬物(filigreeappendage)的末端處會形成特定的接觸點,這種接觸點又叫做突觸,突觸一旦形成,信息就可以從一個細胞傳到另外一個細胞,我們也就獲得了新的信息。一旦接觸中止,所學到的東西也就被“忘卻”了。

學習與再學習之間的細微差別

盡管最近的研究顯示,學習和記憶與上文中所提到的大腦中的結構變化有關系,但是還是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去研究。比如,當我們學習、忘記、再學習的時候,大腦是怎么工作?通過一個實例,我們從實驗中得知,一旦我們學會了騎自行車,即使很多年都不碰自行車,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再次熟悉,類似的例子很多,它們似乎證明了一點:“重新學習”通常比“從頭學起”要容易。這些細微差別是否是源于神經細胞的結構呢?

細胞附加物印證了一句老話“一鳥在手……”

馬普所神經生物學分所的科學家們現在試圖想要證明,在獲得新信息時產生的細胞接觸的數量和二次獲得的信息時的數量是有相當大的區(qū)別的。比如,我們把一只眼睛暫時遮住,處理視覺信息的神經細胞之間就能產生大量新的細胞接觸。差不多五天之后,神經細胞重新調整自己,以便從另外一只眼睛獲取信息,大腦讓自己適應一只眼狀態(tài)。一旦我們去除眼睛的遮擋物,讓它自由的接受信息,神經細胞又恢復了它們原先的功能,或多或少忽略了一只眼的信號。

“不過,讓我們最驚奇的還是遮擋去除以后,在遮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的細胞絲附加物還依然存在,”項目負責人MarkHübener解釋到。所有的證據都證明了突觸只是失靈了,但是沒有消失。“已經建立的經歷也許隨后還會再次發(fā)生,很明顯,大腦選擇了‘未雨綢繆’。”Hübener接著說道。當我們把同一只眼睛再次遮住的時候,神經細胞以快得多的速度重新調整了自己,因為他們可以利用原有的細胞附加物。

有用的激活

在大多數神經細胞之間形成的附加物都保留了下來,并且能夠促進重新學習。這一觀點對于我們理解學習和記憶的基本過程非常重要。即使“金盆洗手”很多年,如果這個冬天我們想要滑雪,也不會是什么大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jiyishu/254201.html

相關閱讀:人腦記憶力是怎么形成的
記憶的起源與發(fā)展
記憶的特征
拉動你的阿莉阿尼線
協同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