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無名氏《題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題壁
無名氏
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zé)祢嚨乜铡?br />爭似滿爐煨??,漫騰騰地暖烘烘。
[注]①題壁:據(jù)(宋詩紀事)卷九十六記載,這是題寫在嵩山峻極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間的詩。本詩選自《千家詩》。②爭似:怎似。③?? (gu duo):樹根。
(1)本詩以燒火為喻,通過描寫自然景觀闡述人生哲理,勸諭世人。本詩蘊含著怎樣的哲理,請作簡要概述。(3分)
(2)這首詩對比手法的運用很有特色。試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3分)
參考答案
(1)(3分)這首詩描寫了茅草火勢大、頃刻而滅和樹根暖烘烘、時間持久的不同特點(1分),勸諭世人為人處世不能虛空而要扎實(2分)。(意思對即可)
(2)(3分)①茅草燃燒前后情況的對比。兩個“驀地”強調(diào)其時間之短、反差之大。②燒茅草與燒樹根不同狀態(tài)對比。“驀地?zé)?rdquo;與“漫騰騰地”突出茅草的轟轟烈烈與樹根的不動聲色。③“驀地空”與“暖烘烘”對比,強調(diào)二者結(jié)果一虛空、一實在。(答對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即可。)



本詩以燒火為喻,通過茅草與樹根的對比,勸諭世人,做人不能虛空而要扎實。請具體分析本詩所運用的對比手法。(6分)
參考答案
①茅草燃燒前后情況的對比,兩個“驀地”強調(diào)其時間之短、反差之大。•②燒茅草與燒樹根不同狀態(tài)對比,“驀地?zé)?rdquo;與“漫騰騰地”突出茅草的轟轟烈烈與樹根的不動聲色。③“驀地空”與“暖烘烘”對比,強調(diào)二者結(jié)果一虛空、一實在。④對比的運用,使形象更加鮮明,道理更加清楚,給讀者的感覺更為強烈。 (答對一個要點得1分,語言表達2分)


翻譯:
一團亂蓬蓬的茅草點著火后,突然間烈焰沖天,又頃刻間煙消火滅。倒不如那爐子里煨火的樹蔸,煙火騰騰地?zé)瑵M屋子都暖和。

參考賞析
盡管所作《題壁》帶有打油詩的意味,卻用語樸拙,意蘊深遠。全詩其實可以分開來看,上下兩句寫的是兩種不同的火:一種是野地里,一團亂蓬蓬的茅草燃燒起來,看似來勢兇猛,一瞬間便可燒紅半邊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間,亂茅草就燒完了,火勢自然不能隨之延續(xù),也就迅速的滅了;另外一種是在火爐里燒老樹根疙瘩,它們埋在土里有些年頭,早就腐朽了。也正因為腐朽,火勁兒也就小,燒起來慢騰騰的,看著并不張揚,反而能保持恒溫,特別耐燒,因而冬天可以用來煨火,于平平淡淡間給人以長久的溫暖。詩人在詩里并未留下明確的只言片語,對這兩種火的形態(tài)進行評價,只是單純地將這兩種形態(tài)描述出來,詩便結(jié)束了。但詩人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很分明,他用這兩種火的形態(tài)來喻指世人做事的兩種不同風(fēng)格,一種謂之爆發(fā)力,一種謂之持久性!∞q證地來看,二者或許各有千秋,難說好壞,但詩人字里行間的意味,很顯然是贊成后一種風(fēng)格的,拒絕那種虛燥的、短暫的輝煌,而是去追尋踏實的、長久的溫暖。所以,詩的前后兩句之間要用“爭似”二字來勾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080646.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煜《相見歡》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閱讀答案
蘇軾《書雙竹湛師房二首》閱讀答案及簡析
權(quán)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鷓鴣天?蘭溪舟中》閱讀練習(x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