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杜甫《滟?堆》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滟?堆①
杜甫
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長。
沉牛②答云雨,如馬③戒舟航④。
天意存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連解纜,行止憶垂堂⑤。
【注】
①嚴武死后,杜甫離開成都草堂,在戰(zhàn)亂中乘船輾轉至夔州。本詩當是過瞿塘峽險灘滟?堆時所作。
②沉牛:沉牛于水中,是古代的一種祭禮習俗,借此來酬答云雨神靈,希望過險灘時得到保護。
③諺曰:“滟?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④此句意即造物神功設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
⑤垂堂:因檐瓦墜落可能傷人喻指危險的境地。
1.詩歌前兩聯(lián)寫出了滟?堆什么樣的特征?是怎樣表現(xiàn)的?(6分)
2. 尾聯(lián)以“行止憶垂堂”作結,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前兩聯(lián)寫出了滟?堆的大、高和險惡。詩人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滟?堆的特點。①首聯(lián)正面描寫,用“巨”字寫出了滟?堆的大,“長”字寫出到了江寒水淺之時,巨石出水很高,給人以望而生畏之感。②頷聯(lián)用習俗和諺語側面烘托出滟?堆的險惡。人們沉牛于水中,以便在過險灘時得到神靈的保護;但即便如此,在滟?堆大如馬時也絕不可行船。這一聯(lián)承上而來,通過寫舟人過此祭江的習俗和驚悸心理進一步突出了滟?堆的險惡之勢。(答出特征給2分,指出手法,并分別準確解釋各2分)
2. 全詩以“行止憶垂堂”作結,表達了詩人的憂慮之情。(2分)①詩人在戰(zhàn)亂中輾轉漂泊,途經(jīng)滟?堆,突出其險惡難行,是對人生路途艱險、命途多舛的憂慮。(1分)②尾聯(lián)寫當時戰(zhàn)亂未息,國家危難。漂泊的經(jīng)歷,不斷的戰(zhàn)事,讓詩人意識到自己無論行止都處在危險之中,用此句作結,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戰(zhàn)亂不息,時局動蕩,國運衰微的深切憂慮。(2分)

簡析
《滟?堆》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大歷元年作過瞿塘峽滟?堆時所作的懷古詩。首聯(lián)兩句開門見山,將滟?堆高大之特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頸聯(lián)兩句承上而來,進一步突出了滟?堆的險惡之勢;尾聯(lián)兩句以“憶垂堂”為結,不僅寫出詩人無盡的憂慮,同時也反映出當時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06552.html

相關閱讀:《論語》十二章?閱讀練習及答案
陸游《漁家傲?寄仲高》閱讀練習及答案
《新唐書?孔?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袁凱《江上早行》閱讀練習及答案
姚鼐《述庵文鈔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