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24—26題(6分)魯人身善織屨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24 、解釋句中加點(diǎn)字的含義(2分)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25、翻譯(2分)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 2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案:24、(1)有人 (2)憑25、你們編了麻鞋是給人穿的,可是越國人是光腳走路的。你們織了白絹是給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國人是被散頭發(fā)不戴帽子的。26、要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子。譯文:魯國有個人擅長織草鞋,妻子會紡白綢做帽子。他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到那里必定會變窮的!斑@個魯國人問:“為什么呢?“勸他的人說:“打草鞋是為了給人穿的,但越國人不喜歡穿鞋,習(xí)慣于打赤腳走路;織白綢子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不喜歡戴帽子,而喜歡披著長發(fā)。你想到用不著你們長處的國家去過日子,要使自己不窮,難道可以辦到嗎?“魯人對他說:“不用它的國家,便可引進(jìn)它,它的用途更加的廣泛,怎么怕窮呢?”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dǎo)他們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我們怎么會受窮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04507.html
相關(guān)閱讀:《晉書?王徽之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周敦頤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歐陽修《資政殿大學(xué)士尚書左丞贈吏部尚書正肅吳公墓志銘》閱讀練
杜甫《春望》閱讀理解及答案
周邦彥《瑣窗寒?寒食》閱讀練習(x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