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wù)f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咀ⅰ渴斑z:官名。袁氏曾任拾遺,因罪流放嶺南。8.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9.這首詩在寫作上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
8. 訪友不遇的傷感。孟浩然特意來拜訪袁拾遺,足見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見流放中的友人,頓生傷感之情;(2分)對友人被貶的憤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況流放之人還是自己的摯友,因此心中不平;(2分)對友人的思念牽掛。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鄉(xiāng)呢。2分)
9. 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全詩四句,兩處對比。(1分)人的對比:洛陽才子與嶺南流人對比。袁拾遺身為“才子”,理當(dāng)被朝廷重用,卻被貶他鄉(xiāng),淪為“流人”,其過人的才能與惡劣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委婉表達出對當(dāng)時“才人”被貶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分)地方的對比:梅花早放的南方雖美,但還是不如春天的北國。一揚一抑,增強了詩的波瀾,更見對朋友的思念掛念之情的深摯。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49533.html
相關(guān)閱讀:辛棄疾《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晉書?郭舒?zhèn)鳌烽喿x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安丙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王思廉《昭君出塞圖》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中考真題精選【七、八級,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