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解答中考古詩詞閱讀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詩歌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如何解答中考詩詞閱讀題
??2011年上海中考及模擬考古詩閱讀題例解
劉繼鵬
上海中考及模擬考的古詩閱讀題并不難,考測的內容主要包括:詞語意思的解釋,詞語作用或句子意思的理解、景象意境的領會、表現手法的簡賞、詩意的把握和作品風格的判斷等。

要解答好此類試題,首先要讀懂,即理解詞義,明白句意,弄清層次,了解特色,把握主題。其次要讀通,即分析語言,明確手法,感悟意境,體會情感。其三還要具備一定的基本的詩體知識、文學常識和基本的語法分析能力。
請看我們對下列詩詞閱讀題的解析。
【試題】
2011年上海中考題(為了便于解說,原序號一律改為1、2)
閱讀下面的詞,完成第7-8題(4分)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濃睡”在詞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雨疏風驟”的意思是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B.“海棠依舊”是此人對“卷簾人”的回答。
C.“綠肥紅瘦”描寫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這首詞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對話,意味深長。
如何解答中考古詩詞閱讀題
【解析】

讀懂:李清照的這首詞很短,但卻很有層次。一二兩句是一層大意是說“昨夜”風雨交加,酣睡醒來卻酒意尚存。三四兩句又是一層,轉而寫人物問答。意思是天明時“我”問“卷簾”(暗寓天亮)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回答說:“海棠花還是老樣子”。最后兩句是第三層,“我”就對她說:“你知道嗎,海棠花應該是花兒消瘦綠葉更盛了!

讀通:第一層先寫景,既暗寓了作者內心的憂愁,為“濃睡不消殘酒”和后面的“問花”做了鋪墊。第二層問答,顯示了作者和侍女的不同情態(tài),作者心情急切,侍女輕疏大意,形成鮮明對比。由此又引出第三層,突出作者的體物入微,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特殊的情感??感物傷己。
注意:我們上面的分析,是針對初中古詩詞學習的基本要求來說的。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不同題型或內容的試題了。其實具體解題的時候,不一定要這樣面面俱到。
題解:有了以上的理解,2011年的中考古詩題就是小菜一碟了。

第1題解釋“濃睡”,其實只要靠平時的語言積累就可以解決,那就是“熟睡”的意思(標準答案是“酣睡”)。但是,有時候詞語是要依據語境來解釋的,不像這一題這么簡單,所以我們還是要具有依據具體語境來分析詞語的能力。比如“濃睡不消殘酒”一句,說明作者睡前是喝了酒的(借酒澆愁),喝了酒睡覺,一般會睡得很沉(或“很熟”),所以可以推出“熟睡”、“沉睡”、“酣睡”的意思來。

弄清了作品的層次,明白了句于句的關系,我們在解答第2題的時候,就能果斷而準確地選擇B項了。當然此題也可以通過對句子簡單語法分析也可以準確解答!霸噯柧砗熑,卻道‘海棠依舊’”兩句都有成分省略,“試問卷簾人”一句省略了主語“我”,而“卷簾人”是“問”的賓語;“卻道‘海棠依舊’”顯然是回答,也省略了主語,這個主語就是“問”的賓語“卷簾人”。由此,我們也可以準確地選擇B項。(附帶說明“雨疏風驟”中的“疏”是有不同解釋的,比如周汝昌先生解釋為“疏放、疏狂”)
如何解答中考古詩詞閱讀題
我們再看徐匯區(qū)的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詞,完成第7?8題。(4分)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7.詞中“魚龍舞”的“魚龍”指的是 (2分)
8.下列各項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詞的上闋描繪了人們歡慶春節(jié)的快樂場面。
B.詞人表達了自己在繁華場景中與眾不同的追求。
C.詞中描繪的熱鬧畫面體現了詞人歡樂的感受。
D.該詞是辛棄疾詞作中豪放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解析】
為了節(jié)約篇幅,我們省去了“讀懂”,直接從“讀通”開始。
讀通:這首詞上片寫景,渲染元宵之夜的繁麗熱鬧的景象;下篇轉而寫人,表現作者的追尋,而這正是作品的主旨所在。由此看來,熱鬧的燈市景象、盛裝的游女,都不是作者追求的對象,只有那位在“燈火闌珊處”得佳人,才是作者的意中之人。由此看來,作者在華麗的燈火和歡樂的人流之中,是在追尋,并無歡樂。“眾里尋他千百度”,表現的是一種急切、執(zhí)著甚至焦慮的情感,所以才有“驀然回首”的驚喜。原來作者寫燈火寫游女,完全是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鋪墊的。
讀通了辛棄疾的這首詞,我們就可以準確地解答試題了。
先看第1題:
此卷第1題解釋詞語,就和市統(tǒng)考卷不同了,必須依據有關常識和語境來理解。題目是“元夕”,即元宵節(jié)(上元燈節(jié)),元宵放燈是傳統(tǒng)習俗,詞的上片寫的就是燈市景象。其二,上片“燈火”一詞提示我們,“花”、“星”、“魚龍”都是用比喻手法來寫“燈火”。由此判斷這里的“魚龍”不是“魚”,不是“龍”,而是“魚、龍形狀的燈”。
由此看來,詞語應該依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從而作出準確的解釋。
再看第2題:
此題與市統(tǒng)考題也有所不同,其一,市統(tǒng)考題是“選誤”,此題是“選正”;其二,市統(tǒng)考題側重句意、特點,此題側重的是情境、風格。
A項中的“春節(jié)”,與題目“元夕”不合,明顯錯誤。C項的表述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不一,也和作品的主題不符,也是錯誤判斷。豪放風格的作品一般景象宏大、氣概豪邁、語言剛健實樸,而此作詞語較為華麗,表意含蓄婉轉,與豪放風格不同,所以D項也是錯誤判斷。只有C項的歸納,和詞作的主旨一致,所以選定C。
由此來看,讀懂讀通不僅包括詩詞正文,還包括題目、作者和注釋;要準確解題,除了較強的內容、情感、手法的理解能力,還需要必要的基本的文學文化常識(如傳統(tǒng)節(jié)日、時令季節(jié)、風格流派等等)。
如何解答中考古詩詞閱讀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857309.html

相關閱讀:韓愈《春雪》閱讀答案
語文八年級詩歌閱讀:《一片槐樹葉》閱讀答案
《望江南 超然臺作 蘇軾》賞析答案
《蜀相》詩歌分析及閱讀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獵》(七級下)復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