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減字木蘭花》蘇軾詞作鑒賞(維熊佳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是宋朝詞人蘇軾詞作。上片直寫友人生子,表示慶賀祝頌。下片寫宴會的歡快氣氛,語言詼諧風趣,尤其結末用晉元帝生兒子從臣豈能有功的笑話,用得適當?shù)皿w,并富有幽默感,讀來令人捧腹大笑。

【原文】

減字木蘭花①

過吳興,李公擇②生子三日,會客, 作此詞戲之。

維熊佳夢③,釋氏老君親抱送④。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⑤。

犀錢玉果⑥,利市⑦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⑧。

【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

②李公擇:李常,字公擇,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時任湖州太守。吳興在今浙江吳興縣,屬湖州管轄。

③維熊佳夢:《詩經·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佳夢,男子之祥。”此甩來指李公擇得好夢生子。

④釋氏:佛。釋迦牟尼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后稱佛姓釋迦氏,簡稱釋氏。老君,指老子,道家創(chuàng)始人,后世道教尊崇其為鼻祖。民間有生子為神佛抱送的說法,這里是沿用。

⑤食牛:語出《尸子》:“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這幾句是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盡是天上麒麟兒。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的詩意。

⑥犀錢玉果:此指為洗兒錢、洗兒果。宋時育子滿月的習俗。

⑦利市:歡慶節(jié)日的喜錢,此指喜兒錢。

⑧“多謝”二句:此用晉元帝生子故事。蘇詞別本有序引秘閣古《笑林》云:“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日:‘臣等無功受賞。’帝日:‘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儂(nóng),江蘇浙江方言稱你為“儂”。

【白話譯文】

  占卜好夢是個熊,吉兆是生男,釋氏道君都說是神佛抱送。小兒志氣橫亙秋空,未滿三日,氣勢能食牛。

  洗兒錢,洗兒果,喜錢平分,賓客滿座。多謝無功受賞,生兒之事如何依靠儂。

【創(chuàng)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離開杭州赴密州任,與楊元素、張子野、陳令舉等同至湖州,適逢湖州太守李公擇生子,三日大宴賓客,此詞當應人請求而作。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與老友應酬之作,有戲謔之意,但也能見出作者性格中開朗而詼諧的一面。

  起首兩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的詩句,但把杜詩“吉夢”字面的來歷“維熊佳夢”四字,以“夢”字葉“送”字。這樣原本爛熟的典故,卻也錘煉得別有一番風味。三、四兩句,以夸誕大言,善頌善禱。“氣橫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氣橫秋”,結合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詩的“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而改用一“壯”字,切合小兒特點。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但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從杜詩中借來,但一經作者熔鑄,語言更覺矯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兩句“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寫的是古時“三朝洗兒”的熱鬧場面。三朝洗兒,古時習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會賓客,作湯餅之宴。席上散發(fā)喜錢喜果,叫作“利市”。喜錢用之于湯餅宴上者俗稱“洗兒錢”。據說唐明皇曾賜給楊貴妃洗兒錢,又見于唐王建的《宮詞》,可見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三、四兩句才轉入調笑戲謔。題下作者自注引秘閣《笑林》說:“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帝曰:“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作者把這個笑話,隱括成為“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把晉元帝、殷羨兩人的對話變成自己的獨白,把第二人稱的“卿”字換成第一人稱的“儂”(我)字,意思是多謝,多謝,我是無功受賞了,這件事情,怎么可以該著我有功呢?語言幽默風趣,謔而不虐,結果此語一出“舉坐皆絕倒”,確實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這篇作品中,雖然沒有什么思想內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個角度,看作者語言吐屬的典雅得體,看他隱括前人詩句的技巧,是那么嫻熟,老練,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歡樂氣氛和作者自身開朗而詼諧的性格,豈不是一種精神享受。

名家點評

  清人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人,無事不可言也。”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1264110.html

相關閱讀:《虞美人?聽雨》蔣捷詞作鑒賞
《行香子》李清照宋詞賞析
蕭?的詞集
吳琚生平介紹
蕭允之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