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平樂》張炎詞作鑒賞(人語西風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清平樂·候蛩凄斷》是宋末元初詞人張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詞上片寫秋意,候蛩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凈,無雁的蘆花,一幅蕭殺的“秋曉圖”。 下片寫情,道出無限“秋愁”,最后一句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成為蓋世佳句。 詞選景巧妙,言情深遠,筆調精練、含蓄,風韻幽雅獨特,意境清空淡遠,情感真切感人。

【原文】

清平樂1

候蛩2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3,望盡蘆花4無雁。

暗教愁損5蘭成6,可憐夜夜關情7。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注釋】

1清平樂: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清平樂令》、《憶蘿花》、《醉東風》等。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韻;后段四句三平韻。又一體,前段四句四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2蛩(qióng):蟋蟀。

3練:素白未染之熟絹。

4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

5愁損:愁殺。

6蘭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7關情:動心,牽動情懷。

【白話譯文】

  蟋蟀哀鳴欲斷魂,秋風蕭瑟秋江岸,人與秋蟲共鳴。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千里蘆花望斷,不見歸雁行蹤! 

  默默愁煞庾信,可憐夜夜脈脈含離情。只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涼悲聲!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見于《山中白云詞》卷四。原是張炎贈給他的學生陸行直(又稱陸輔之)的。其時,張炎年五十三歲。

【賞析】

  據(jù)《珊瑚網(wǎng)》卷八記載:陸行直《清平樂·重題碧梧蒼石圖》序中有“候蟲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流水漫,驚見蘆花來雁。可憐瘦損蘭成,多情因為卿卿。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一詞。詞中所言“卿卿”為當時陸之歌伎,才色皆稱。此詞定稿后關鍵字句有較大改動。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詞集時,有意為之。原詞無非是寫一點“花情柳思”,表達出一種風流艷情,而定稿則將艷情轉向“愁情”——為國破為家亡而發(fā)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寫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凈,無雁的蘆花,一幅蕭殺的“秋曉圖”。以中,人們不難觸發(fā)出一股悲憤憂愁的“共鳴”來。作者選景立意頗深:寫秋寒,不言西風呼嘯,而言候蛩凄斷;寫秋感,不半個愁字,而言蘆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現(xiàn)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無限“秋愁”:“蘭成”,南朝梁時詩人?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權所俘。“梧葉”,梧桐之葉,其最易引發(fā)秋感。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把“秋雨梧桐”作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來寫。而晚唐詞人“溫庭筠”又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更為梧葉增添豐厚的感情積淀。而作者言梧葉而寫“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現(xiàn)出孤苦潦落,刻劃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幾句,卻把上片所寫之景統(tǒng)統(tǒng)升華、提煉成了情語,借?信之事道出人間道不盡的悲歡離合,借梧葉之孤義表達人世的蒼滄。而最后一句“梧葉秋聲”又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又成為蓋世佳句。

  此詞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從選景的巧妙,從言情的深遠,都極具特色。其筆調精練,含蓄;其風韻幽雅獨特;其意境清空淡遠;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這樣的造詣,張炎的“秋詞”可以與宋玉的《九辯》、歐陽修的《秋聲賦》并列。

名家點評

  清代陳廷焯評價說: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絕,如《清平樂》“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此類皆“精警無匹”。(見《白雨齋詞話》卷二)。

【作者介紹】

  張炎(1248-1319)南宋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云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并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并稱“宋末四大家”。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1321418.html

相關閱讀:完顏?生平介紹
《迷神引》柳永詞作鑒賞
陳?的詞集
翁定的詞集
全宋詞之廖行之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