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花非花》白居易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花非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里的一首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xiàn)出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原文】

花非花(1)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2)春夢幾多時(3)?

去似(4)朝云(5)無覓處。

【注釋】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為詞牌始于此詩。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絕句的前兩句折腰而成。后兩句仍為七言,有明顯痕跡,表明是從七言絕句演變而來,用首句“花非花”為調(diào)名。

(2)來如:來時。

(3)幾多時:短暫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白話譯文】

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仿佛短暫而美好的春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云彩無處尋覓! 

【創(chuàng)作背景】

  白集中有《真娘墓》詩:“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革。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又《簡簡吟》:“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恐是天仙謫人世,只合人間十三歲。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二詩均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詩與以上二詩同卷,編次其后。據(jù)詩意,亦屬往事雖美,卻如夢如云,不復可得之嘆。

【賞析】

  這首詩通篇都是隱語,主題當是詠官妓。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shù)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們驅(qū)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guān)。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并非云霧之霧。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guān),而主要是說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guān)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fā)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卜的感嘆。上句言會短,下旬言別長。其中“夢”、“朝云”的描寫是借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guān)于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會。因為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于詩意。

  語意雙關(guān),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是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云,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shù)功力。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623211.html

相關(guān)閱讀:劉禹錫的詩
卷五百二十六?杜牧的詩
鄭損的詩
卷四百二十八?白居易的詩
卷五百三十三?許渾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