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cén cān)(715—770 ),河南南陽人。幼年喪父,家境艱辛,刻苦讀書。天寶三年(744)中進士,做過兵曹參軍的小官。天寶八年隨節(jié)度使高仙芝入安西,在高幕中任掌書記。當時胸懷報國壯志,很想在戎馬生涯中施展鴻圖。未能實現(xiàn),兩年后回到長安。天寶十三年又隨節(jié)度使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判官,駐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米泉縣)。安史之亂后,肅宗即位,岑參又從西域回到長安,在杜甫和房?的推薦下,任朝中右補闕。由于直言敢諫,屢受排擠。大歷元年做嘉州刺史,不久罷官,五十五歲時,客死成都旅舍。
岑參幾度出塞,熟悉邊塞的風光和戎馬生活,有不少邊塞詩作,被認為是歷代“邊塞詩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詩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流暢新奇、感情奔放,尤以七言歌行見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821696.html
相關閱讀:盧殷的詩
雍陶的詩
卷六百五十?方干的詩
郊廟歌辭【七】
岑參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