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邦彥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注釋】:
本詞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寫舊地重游所見所感 ,次寫當年舊人舊事,末寫撫今追昔之情,處處以今昔對襯。全詞層次分明,由折盤旋,情思纏綿,藝術上頗具匠心。
篇首的寫景不同凡響。梅花謝了,桃花開了,本是平常習見的事物,而詞里卻說“ 褪粉”、“試花”,造語相當別致 ;褪粉、試花緊相連 ,使人仿佛感覺到了季節(jié)時令的更替,這就巧妙而生動了。使用倒裝句法 ,把“梅梢 ”和“桃樹”放在后面,足見作者的用心。此二句儼然天然巧成,極為精致華美。本篇開頭還錯落地交代了有關的一些情況 !罢屡_”、“坊陌 ”,是京城繁華的街道和舞榭歌臺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則同時點明作者所懷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
“??”二字極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對比之意 。用燕子的“歸來舊處”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這是明顯易見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疊,首疊本是寫詞人初臨舊地所見所感 ,但通體只寫景狀物,不說人 ,只暗說 ,不明說,顯得感情沉郁,有待抒發(fā),從而為下文作了鋪墊。
次疊以“黯凝?”三字為引領,“黯凝?”,是用滯重之筆點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卻是一串輕脫活躍的詞句 ,正好相映成趣 。“?人癡小 ,乍窺門戶”八個字相當傳神,既寫出了那位坊陌人當時還沒有失卻少女的天真活潑,又浸透著作者對她的親昵愛憐之情。以下幾句,寫少女站在門口招攬客人,初春余寒尚存,曉風多厲,她不得不以袖遮風,因而晨妝后鮮艷的容顏 ,就掩映在衣袖之間了 !坝φZ”寫出了少女的天真爛漫。描寫人物的這幾句,筆墨生動,準確傳神。
第三疊“前度劉郎重到”的重點是追憶往事,對照今昔,抒發(fā)“傷離意緒”。“前度劉郎重到”用了劉義慶《 幽明錄 》所載東漢劉晨入天臺山遇仙女的故事 ,兼用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的詩句 。以劉郎自喻,恰與前文“桃樹”、“人家”暗相關合,亦是筆法巧妙處。以下四句寫詞人尋訪鄰里,方知自己懷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蹤跡渺然 ,“同時歌舞”而“聲價如故”者,唯有“ 舊家秋娘”。“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歡使用的名字。這里以秋娘作陪襯,就說明了作者所懷念的那位歌妓當年色藝聲價之高 !耙鞴{賦筆”以下幾句,是追懷往事的具體內容!把嗯_”,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典故 。當時有位洛陽女子名柳枝者 ,喜詩歌,解音律,能為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聞人吟李商隱《燕臺》詩,驚為絕世才華,亟追詢作者,知為商隱,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頭雙髻,抱立扇下,風障一袖,與語,約期歡會,并引出了一段神魂離合的傳奇故事(見李商隱《柳枝五首》序)這兩句不只是寫雙方相識相好的經(jīng)過,而且還暗示了對方的愛才之心和與自己的知遇之感 ,以至于今日懷念舊情時 ,不能不連帶想起自己過去曾經(jīng)打動過她心弦的“吟箋賦筆”來!爸l伴”三句,寫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侶,當年名園露頂暢飲、東城閑步尋花那樣的賞心樂事也就無從重現(xiàn) ,只能深深地銘刻在自己的記憶之中了。
“露飲”,是說飲宴時脫帽露頂,不拘形跡!笆屡c孤鴻去”借用唐人杜牧詩句 ,“恨如春草多,事與弧鴻去”,一筆收束往事,回到當前清醒的現(xiàn)實 ,而不露痕跡!疤酱罕M是傷離意緒”,這是全篇主旨。顯得沉著深厚。結尾再次寫景,先以“官柳”與開頭的“章臺 ”、歸騎”與開頭的“ 歸來”遙相照應 ,再寫池塘,院落、簾櫳,而“飛雨”與“風絮”之足以令人“斷腸,更增添了離愁別恨。
此詞由“ 凝佇”而“訪”、“尋,由回憶而清醒,最后寫歸途之凄清 ,抒寫撫今追昔 ,物是人非的慨嘆,這與唐朝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238863.html
相關閱讀:春天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仍舊笑東風_全詩賞析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_全詩賞析
謁金門?春欲去 施紹莘
《惜春詞》譯文注釋_《惜春詞》點評_溫庭筠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