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暮歸》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杜甫《暮歸》原文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fù)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fēng)凄凄。
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杜甫《暮歸》翻譯
待更新
杜甫《暮歸》賞析
《暮歸》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此詩當(dāng)作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詩人在湖北公安的時候。當(dāng)時杜甫57歲。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時候,寫詩極其講究詩律,寫出了不少調(diào)高律細的詩篇,同時又想突破律的束縛,嘗試一種新的詩體。有一天,他寫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詩:《愁》,題下自己注道:“強戲為吳體!苯又,他又陸續(xù)寫了十七八首這樣的詩于是唐詩中開始多了一種“吳體詩”。這首《暮歸》就是一首吳體七律。
這首《暮歸》,前四句寫暮歸的景色:白鶴都已棲止在被濃霜凍黃的綠梧桐上。城頭已有打更擊柝的聲音,還有烏鴉的啼聲。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進家門時,月光已亮了,不知誰家婦女還在搗洗白練,風(fēng)傳來悲凄的砧杵聲。“黃”字是動詞!拌亍,現(xiàn)代稱為“梆子”。天色晚了,城上守衛(wèi)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詩中寫夜景,常有搗練、搗衣、砧杵之類的詞語。大約當(dāng)時民間婦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聲音,表現(xiàn)了民生困難,故詩人聽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樣轉(zhuǎn)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沒有船;要想北歸長安,路上還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紀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事事不稱心,明天還只得拄著手杖出去看云。這最后一句是描寫他旅居夔州時生活的寂寞無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龍說;“結(jié)語見去志!贝嗽u也不確。應(yīng)該說第三聯(lián)見去志,結(jié)句所表現(xiàn)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無聊。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287805.html
相關(guān)閱讀:司馬遷報任安書原文及翻譯
宋?《蒲津迎駕》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杜甫《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將劉乃仆射)》原文及翻譯
送你一束鮮花_詩歌鑒賞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