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目標: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知道在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重點: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課外閱讀材料,每生各自準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第1周 星期一 總課時數 1
教學內容:不懂就問
教學要求: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知道在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教學重點: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二、指導觀察課本第一頁插圖。
1、讀題:"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a.第1幅圖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b.第2幅圖是在哪里?從哪里看出?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干什么?
c.第3、4幅表現的是哪里在?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三、組織學生討論,
1、看完4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 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的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問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討論: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么樣?
四、總結:
同學們"不懂就要問",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課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問,都可以向別人請教;只自己動了腦筋不能解答,隨時隨地都可以問(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鋵嵪嗷ブg都可以成為老師,誰能解答問題,他就是老師。其實"不懂就要問",就是"多問",這是與"勤學"聯系在一起的,平時我們常說"勤學多問"就是這個道理呀!
板書設計: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不懂就要問--勤學多問
第二課時
第1周 星期二 總課時數2
教學內容:勤于收集資料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勤于收集資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
3、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
教學難點: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課外閱讀材料每生各自準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想寫一篇介紹我們家鄉(xiāng)的。你們說老師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2、老師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辯論會,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
3、引導學生說說收集資料的好處。
4、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第二頁插圖。
(1)三幅圖上學生分別在哪兒?在干什么?
(上方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并將查到的資料抄錄到筆記上。下方幾位學生在學校的圖書館收集資料,有的在查閱,有的在摘抄,他們都很專心。中間一位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他們都在收集資料。)
2、收集資料有很方法,我們看第三頁插圖,想一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收集資料?
交流:(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采訪、訪問收集資料)
你還有哪些收集資料的方式?(討論后再交流)
3、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
觀察第二頁的圖片。
交流并歸納:
(1)做摘抄筆記。即認為有價值、有意義、感興趣的字摘抄下(最好分類摘抄,這樣便于查閱)。
(2)制作資料卡片。
(3)拍照片。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積累。
(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積累。
(5)引導學生了解:還有錄像、錄音、復印等收集資料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觀察第三頁下面的圖片,讓學生暢談學習的收獲。
(學生向老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匯報收集資料的心得!
四、作業(yè)
在今后要養(yǎng)成收集資料的習慣,開始收集各種資料。(二周后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板書設計: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學會搜集資料
方法:做摘抄筆記
制作資料卡片
拍照片
編輯剪報
錄像、錄音、復印……
第三課時
第1周 星期三 總課時數3
教學目標:
1、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按自己掌握的方法搜集資料。
2、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重點: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按自己掌握的方法搜集資料。
教學難點: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流程: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
各小組在班中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仔細觀摩。
二、交流:自己如何搜集資料的?自己從中有什么啟發(fā)。
三、教師小結: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根據學生收集的情況,表揚優(yōu)秀的,給有不足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但重在鼓勵,希望學生貴在堅持,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教后反思:認真觀察圖畫,懂得"勤于收集資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1 我們愛你啊,中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脈絡。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脈絡。
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投影。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第1周 星期五 總課時數4
教學內容:生字詞、熟讀課、理清脈絡。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簡單說歌曲內容。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
板書課題:1、我們愛你啊,中國
3、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
1、學生自讀課,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記號。
3、默讀全詩,想想課講述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小結:
幅員遼闊
河壯麗
物產豐富
化燦爛
民族偉大
奮發(fā)開拓
4、課可分為幾部分。提示:從詩的結構入手。
(1)學生讀,分小組討論。
(2)交流。
第一段:寫祖國幅員遼闊,總起全詩。
第二段:以“我們愛你”作為起句,從不同角度,歌頌贊美可愛的祖國。
第三段:總結全。回顧過去,驕傲自豪;展望未,奮發(fā)開拓。
5、朗讀全詩,體味祖國的可愛。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理解:“碧波”、“群星閃爍”、“銀裝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這一段是從什么角度寫祖國幅員遼闊的?(季節(jié)差)
3、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朗讀課。
3、抄寫詞語。
板書設計:
1、我們愛你啊,中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iaoxue/40932.html
相關閱讀:西師版六年級上冊七單元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