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將面臨哪些變化和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進入初中后,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成長將面臨哪些變化?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怎樣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好三年的初中生活?

  中學的學業(yè)不同于小學家長對此要有清醒認識,進入初中之后孩子的學習和心理都會有巨大的變化,這時候是關鍵的時刻需要好好的引導,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好三年的初中生活。

  1.學習科目變多,課程量增加

  新生進入初中后,首先要適應的是所學科目明顯變多,相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數學、外語、思想與社會、科學、體育、音樂、美術8門主要課程,初中的科目增加為語文、數學、外語、政治、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12門(物理8年級開課,化學9年級開課)。其中,考試科目直接由原來的語數外3門增加為語數外、政史、理化等多門。

  課程門類加多、課程量增加,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量也相應加大。在知識結構層面,相對于小學階段,初中生所學知識更系統(tǒng),因此需要學習行為具有連貫性,一環(huán)環(huán)緊密相扣。

  2.對學生思維方式要求變了

  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初中階段學習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小學《科學》課堂上涉及到“重型載重汽車裝有較多輪子,菜刀的刀口很薄”這些常見物理現(xiàn)象,但僅要求學生能夠記住就可以,而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學生不僅要記住,還需要用相應的物理原理進行解釋。

  相對于小學階段以純粹記憶為主的教學內容,初中階段學習對于推理、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以具體科目為例,初中數學漸漸轉為代數、幾何學習。初中以前是具體數字的加減乘除法的運算,進入初中后,函數、幾何畫圖等抽象的概念需要大量的邏輯思維過程。

  3.優(yōu)等生不再冒尖較常見

  很多家長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孩子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不錯,有的還是班上的尖子生,但進入初中后排名就不再靠前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專家解釋,孩子進入初中后,他們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初中學校的生源更集中,形象地說,原來一個片區(qū)可能有幾所小學,而初中卻只有一所。各所小學來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相互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原來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不再“冒尖”,父母感覺發(fā)生變化是在常理之中,因此家長要學會理解,適應孩子的這一變化。

  同時,不少學生因為不適應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仍以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來應對初中階段的學習,肯定不太適應,這種“不適應”在家長眼里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下降、孩子不太聽話等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200041.html

相關閱讀:英語學習方法-貴在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