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過后的這個學習,對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中考復習計劃范文的相關材料,希望對您的...
寒假過后的這個學習,對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中考復習計劃范文的相關材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幫助。
又是一年中考備考時,總感覺今年的備考有點難,甚至有點不知所措,九年級下學期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全結束,一位老師從年前生病,有兩個班的語文耽誤了一段時間,最后學校在沒有找到老師的情況下,安排我和王老師一人擔任了三個班的語文課,我們工作擔子相對來講很重,忙著備課、批改,考試閱卷就讓我們累的腰酸背痛,真還沒有靜下心來考慮復習的事,每天還是忙著趕課,但是面對下一步的復習,我們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也沒有新的花樣。
一 、具體復習計劃:
做事要有準備,凡事預則立,面對中考的復習,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一是吃透《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準確把握命題方向;二是立足課本——熟練掌握知識內核;三是熟悉考題——細致體會考題模式和考點,結合往年中考試題,探討預測命題方向,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力求高效有效;四是恰當做題——舉一反三地學會解題思路方法并適當?shù)耐卣寡由臁?/p>
復習安排如下:
(一)、分冊復習梳理整個1-6冊語文課本的知識,使之系統(tǒng)化,使以前零散雜亂的知識有條有理。(3月份)
1.復習重點:課文的字、詞、句,理解記憶 。
2.復習難點:①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②了解其基本的文學知識,以此落實到一至六冊課本中的重點篇目中的重點語段的閱讀和理解。
③文言文字詞、語句、段落復習,課外古詩文背誦積累。
3.復習目標:
①掌握其它文學體裁的常識,如散文、小說、童話、寓言、神話、詩歌、戲劇。
②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學常識,側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魯迅、唐宋八大家等。
③分冊復習是對教材的忠實,針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和必要,重點放在八九年級,約5周,并做練習。
4、復習方法:重點以文言文復習為主,(排除近三年考過的文章),抓好幾篇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文。夯實每單元的字詞,尤其是四字短語,文學常識系統(tǒng)歸類,文言文重點實詞虛詞的積累,古代詩詞:重在誦讀、積累、品味、欣賞;文言文:強調誦讀積累,“字、詞、句、篇”解譯,了解基本語法現(xiàn)象;麨榱悖侄螜z查,循環(huán)檢測,逐一落實。
(二)、專題復習(4月1日——5月20日)
1. 語言積累與運用注重基礎,內容包括:①字音、字形及書寫;②詞語(包括詞語的理解、詞語的運用);③標點;④修辭;⑤句子(含語病的辨析與修改、仿寫、補寫、續(xù)寫);⑥文學常識、名著;⑦古詩文名句積累;⑧語言運用:信息提取、語意理解、品聯(lián)寫對、標語廣告、圖表漫畫、口語交際;⑨綜合探究。主要包括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注重考察查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內容要注意關注最近國內及德州重大事件(兩會精神)、德州名勝風光、民風民俗等。
2、現(xiàn)代文閱讀專題:(1)記敘文專題復習 (2).說明文專題復習 (3).議論文專題復習(4).古詩文專題復習。
在閱讀訓練中要求學生努力做到五個 “準確 ”。即準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準確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和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準確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準確領會文章的寫法和特點。
在講解閱讀答題技巧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定量的閱讀材料,進行必要的訓練。閱讀經(jīng)驗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閱讀經(jīng)驗的形成確實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和有質量的思考。一定的閱讀量可以培養(yǎng)起較好的語感 ; 而經(jīng)常性的思考可以鍛煉思維,激發(fā)潛能。同時在一定量的閱讀訓練中通過對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的反復比較思考,糾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維。閱讀材料要精選,試題要有思維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題要讓學生展開討論,總結做題思路和方法。平時要求學生注意做題的習慣,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xiàn)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于原文忠實于作者的主張。
(三)、模擬沖刺(5月中旬)
此時離中考的時間已不多了,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精選模擬題,結合德州市2011年中考語文試題題型,在訓練中把握題目的量和度,認真查找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批閱,準確評講,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四)、作文訓練側重于材料的儲備,多讀一些滿分作文,注意謀篇布局,刻意選材新穎,內容新奇,力爭讓每位學生寫好記敘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進行寫作技巧的講座,讓學生做到有寫的東西,下筆能心中有數(shù)。找一些典型的寫人、敘事范文,引導學生分析,從審題立意、選材等入手進行詳細評講,讓學生拿到題目不盲目下筆。舉出一些作文內容,適用于哪些題目,讓學生作文不離題,基本能找準方向,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v觀近幾年中考作文命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寫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寫作的形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最好寫自己最拿手的文章體裁。
在考場上作文取得高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做到六個“一”:
一個靚麗的題目;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句點明主旨的話;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一個整潔的卷面;一個錯落有致的段落,別出心裁的構思。
二、課堂教學中的經(jīng)驗教訓
目前我們在試卷講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始終擺脫不了滿堂灌式的講評,一份試卷從頭到尾講答案,學生會的講,不會的也講,盲目講評,缺乏理論深化。講到最后,我們都是重基礎,輕作文講評。 在講評中缺乏理論分析和技法指導
有效講評試卷策略:
(一)、尋根究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們在講評試卷時,也應該既讓學生知道答案是什么,又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有這樣,復習訓練才不至于變成簡單的知識堆砌。
首先是趁著學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讓他們對照答案自己找出試卷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建立錯題集,及時反思。反思自己做題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題目沒有看清楚,還是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是落實文本,大體區(qū)域找錯,還是文本內容理解有偏差;是表述不到位,還是要點有遺漏;是解題方法不正確,還是審題思路模糊不清……明白了自身的不足,就容易有所突破。學生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吃一塹長一智,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其次,教師要對試卷作“定位”分析以及做好學生答卷情況的統(tǒng)計工作。主要包括知識點分布的統(tǒng)計;考查題目類型、數(shù)量和占分比例的統(tǒng)計;考試結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的統(tǒng)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shù)的統(tǒng)計。學生需要何種幫助,做到心中有數(shù)。通過分析出錯原因,教師能夠從中了解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自己教學中疏忽的“教學盲區(qū)”,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有的放矢
試卷講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解決學生答題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二是點評學生解題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講評課,我們決不應該只是講清答案,而是重點在于評點、評析學生的答案及其傾向性問題,要通過教師的評點分析,使學生對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并努力將教師對問題的評點分析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從而提高審題和解題的能力。
(三)、討論展講
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是作為一個客觀存在、受動學習、依賴教師分析來聽試卷講評的。試卷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切忌一言堂,而應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給予學生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先讓學生講解,說出做題的思路,講出答題的要點,讓其他同學來評價,補充。或是四人或六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通過這些方法,學生之間的交流會碰撞出火花,并且相互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既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生與別人合作、交流、探討的能力。
四、拓展訓練
拓展一道題目聯(lián)系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點、能力點,組織關聯(lián)訓練、變式訓練、二次訓練,以期強化該知識點或能力點的鞏固和靈活運用。精選訓練材料,精心組織講評,每次講評都能由此及彼、由淺入深,都十分注重理性的剖析、歸納、提升。這樣的講評既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總結知識、生發(fā)能力的過程,只考慮積累一些知識,想通過試題的疊加來完成知識、能力的形成同樣是錯誤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講評課的效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三、2012中考命題前瞻
第一部分:由單純考查古詩文的識記背誦,轉為更靈活的綜合能力考察,而且越來越重視基礎。
1、回歸基礎,字詞的考查加深。
2、語法修辭等越來越不容忽視。
病句修改、標點運用、仿句、語序的調整,這些內容會持續(xù)出現(xiàn)。形式有選擇,也可能綜合一道大題里,考查幾項內容。
3、綜合性學習和探究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綜合活動能力。這類題成為重點,涉題題材豐富多樣,以貼近學生生活、社會時事、地域文化為主。這類題中可能揉進口語交際題。2012年重點應在: 活動類和表格類。
4、課外名著閱讀的知識積累
這類題型雖然不是每年都涉及,但還應注意對每冊書后面的名著導讀部分,領悟和理解。
5、詩文積累 識記型的默寫題將會長期保留。
6.課外古代詩詞閱讀
理解詞義和句意;欣賞詞語和句子;理解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
(2007年 ) 山中留客 張 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v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8.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達效果?(3分)
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2008年) 渡 漢 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8.首句中“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2分)
9.“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2分)
(2009年 ) 新 柳 楊萬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7.詩中的“新柳”有什么特點?(2分)
8.“水中柳影引他長”中的“引”字有什么妙處?(2分)
(2010年)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①夜雪瓜洲渡②,鐵馬秋風大散關③。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注:①大型戰(zhàn)船。②金國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將金兵擊退。③詩人與金兵在大散關曾發(fā)生遭遇戰(zhàn)。
8.簡要概括詩歌頷聯(lián)描寫的內容。(2分)
學習計劃 9.“塞上長城”引用了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的典故;实垡獨⑺,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出師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國時(人名)的典故。(1分)
10.本詩圍繞哪個字展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011年)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8.分析頷聯(lián)中“垂”“涌”二字的好處。(3分)
9.詩的尾聯(lián)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第二部分:閱讀
閱讀和理解一直是語文考查的重頭戲,包括文言文閱讀和現(xiàn)代文閱讀。
1、文言文閱讀
中考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基本框定在文學常識、解詞、譯句、默寫、理解文意中。但考生閱讀的自主權越來越明顯。
課外的文言小語段,課內的對比閱讀,都可能會出現(xiàn),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2007年《記承天寺夜游》《世說新語》
2008年《小石潭記》《右溪記》
2009年《鄒忌諷齊王納諫》《魯人有好釣者》
2010年《桃花源記》《資治通鑒 唐紀》
2011年《曹劌論戰(zhàn)》《世說新語》
2、現(xiàn)代文閱讀
中考語文閱讀材料題材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做到了對學生成長的關懷與道德修養(yǎng)的指引。
2007年 《夢的科學與科學的夢》《蘇七塊》
2008年《我的叔叔于勒》《漢字藝術》《科學與詩》
2009年《阿長與〈山海經(jīng)〉》《姓氏:不亞于“四大發(fā)明”的發(fā)明》《你為什么拿這一個》
2010年 《蘇州園林》《救世和自救》(周國平)
2011年 《中國石拱橋》《幸!
說明文閱讀:選材側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態(tài)、人類環(huán)境等方面的科技類文章。題型上以主觀性試題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分析能力。
議論文閱讀:選文內容側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為人處世。側重考查學生對選文的整體感知的能力:對文章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的理解。主觀題占主導地位,開放性試題分值增加。
記敘文閱讀:選文注重豐富的人文內涵,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作品還往往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文筆優(yōu)美,既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思想上的收益,又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注重考察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以及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把握。既考察了學生對文章中心的把握,又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此類問題。
讓學生理解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義及作用,包括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寫景抒情類文章會側重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寫人記事類文章會考察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
第三部分:寫作
從題型來看,中考作文題型主要有以下幾類:全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看圖作文等。 無論那種形式的考題,都盡量淡化文體,不設審題障礙,為考生提供最大的寫作空間。
2007年 其實并不是這樣
2008年
2009年以下面給出的這段文字為開頭,續(xù)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題目:
2010年.以“偶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011年 請以“風箏”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以上為大家整理的中考復習計劃講話范文和相關材料,如果您覺得有用,請繼續(xù)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jihua/94581.html
相關閱讀:初三學習計劃
初三學生學習計劃
韓語初學入門學習計劃
初二年級學習計劃
初中各科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