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今天的天也格外的晴朗,和風徐徐;顒娱_始后,我特意選擇了活動室靠窗邊的位置坐下。一邊出示一個色彩鮮艷的自制風標,一邊神秘地對小朋友說:“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小朋友立刻被我手上的東西吸引住了,許多幼兒紛紛舉手回答:“彩帶”!(為了幼兒的操作更于簡單,我并沒有采用教材上制作風標的方法,而是直接把彩色的布條綁在了鉛筆上。)然后我突然站起身,舉起手里的東西,只見彩色的風標迎風飄起來了,小朋友們都大叫起來:“飛起來了!飛起來了!”我又立刻坐了下來,自然風標就靜止了。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及時地告之幼兒這是一個自制的風標,風標就像一個信使,能告訴我們風來了,是從什么方向吹來的。并向幼兒提問:“是什么原因風標一會會飛,一會兒又停了下來了呢?”幼兒七嘴八舌地談論開了。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自己觀察風標的制作,引導幼兒討論風標中最關鍵的是什么部分。然后不失時機地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風標。大部分幼兒都很快地從一大堆操作材料中選擇了和我一樣的最簡單的制作方法。然后我們帶著風標來到戶外場地上進行風向測試,根據(jù)教師的引導,讓幼兒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如果變換不同的地方與姿勢,測試風向是不是相同?風力大與風力小的時候風標有什么變化?跑動的時候風標的變化?等等,帶著這些問題幼兒二個一群,三個一伙各自為伴動手驗證起來,通過驗證他們很快得到了問題的答案:人變換拿風標的位置風的方向不變;風力大的時候風標飛得高,風力小的時候風標飛得低;跑動的時候風標飛得高,說明風力大等等。
通過本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像這種科學活動類的小實驗往往表現(xiàn)出有趣的外在現(xiàn)象,且重在操作,符合幼兒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符合幼兒愛擺弄、愛操作物體的心理特點。因此,通過科學小實驗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之由直接興趣轉(zhuǎn)為間接興趣,幼兒的興趣不再只停留在實驗的外在表現(xiàn)上,而是轉(zhuǎn)入了探索實驗中這些因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幼兒獲得了更為豐富的知識。在操作活動中我們常常碰到幼兒可能對問題有不同的認識,這是正常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幼兒每一個的看法,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爭論、評價、補充,以促進幼兒的進一步探索,最終得到比較圓滿的結(jié)果,要注意使每個幼兒都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教師要掌握全局,選擇比較好的答案,適時幫助幼兒總結(jié),將幼兒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在操作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不能只簡單的問幼兒“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而要多問幼兒“你是怎么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等問題。我覺得大班的幼兒多開展一些像這種科學小實驗有利于促使幼兒的積極思考和進一步探索的能力。
科學活動《青蛙》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魔術(shù)課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28135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