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活動反思----《我把媽媽弄丟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語言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活動前思路整理】“我把媽媽弄丟了”第一次看這個活動內容時還以為自己看錯了,不是應該“媽媽把我弄丟了”才對嗎?在細讀了教材以后,才明白其中的用意,作為一個社會活動:目標設定在關注描述媽媽的特征。而其中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故事來引出對媽媽典型特征的描述。社會活動和語言活動常有一部分是相互相成的,掌握的不好就會混淆,想到以前上過一次社會活動卻變成了語言活動,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把重點放在結合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描述媽媽的特征。

【活動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

活動以故事開始,結合圖片。因為圖片有六大張,其中幾張圖片里重復的人物很多。在活動前我做了一些的處理,將3、4、5號圖片里重復的圖像遮蓋住,重新拼湊成一張三位媽媽的比較圖,在提問:這是菲菲的媽媽嗎?你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觀察的范圍因為圖片縮小了有重點了。放在一起也讓孩子嘗試著對比觀察。

小班的孩子,畫面上太多的事物會讓他們的觀察缺少指向性,除了要靠老師的有效提問和及時的追問,在活動前老師如果可以對呈現(xiàn)給幼兒的活動材料有一個大概的預設,知道怎么樣會有最優(yōu)的互動,會讓活動變得更順暢!

【片段二】

活動的最后我請孩子說自己媽媽的特征是什么?沒有人舉手,我意識到我的提問出現(xiàn)了問題,馬上補充媽媽長什么樣子,細化到頭發(fā),有沒有戴眼鏡等,孩子一下子又搶著舉手發(fā)言了。還模仿故事中說到媽媽的笑。

“特征”,這個詞,對小班孩子他們不理解。了解孩子的現(xiàn)有經驗很重要,問題要讓幼兒聽得懂,大膽想,愿意答。

【活動后的反思】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孩子們很愿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征描述,雖然表達有局限,多為頭發(fā)長短,喜歡吃的東西。但正如幼兒園社會活動的一個要求所述: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自己生活有關的環(huán)境。讓孩子學會關注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

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分析《我的爸爸》
小班語言活動《半個蛋殼》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2817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