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送兒子皓皓去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由于時間還早,我們先在“米豆區(qū)”玩耍。當時那里還有一個2歲的小男孩在玩,他手上拿了僅有的2把小鏟子。
鏡頭一:
鏡頭二:皓皓想要一把鏟子。我說:“你自己和小朋友講吧。”他走上前對小男孩說:“給我一個鏟子,行嗎?”
鏡頭三:小男孩聽了皓皓的話,一點反應(yīng)也沒有。皓皓又連續(xù)說了好幾次,終于小男孩的媽媽擱不住了,她勸兒子說:“給小哥哥一個吧,你有2個呢!”可是沒有效果。
鏡頭四:皓皓有點著急了說:“一人一個……”對方大哭起來,還是不肯。我安慰他說:“算了,小弟弟哭了,我們玩其他的吧。”
鏡頭五:皓皓忍不住,大哭,怎么都不肯進教室,所以我就在幼兒園外面轉(zhuǎn)悠了半天,最后還是把兒子哄進了教室——
皓爸觀點:我覺得應(yīng)該告訴皓皓“他沒有做錯事情”,而不是一味在意別人的情緒。我要告訴孩子,遇到類似的事情有兩種辦法:一是去玩其他的游戲,二是去搶一個鏟子過來。
皓媽觀點:“搶”東西,對皓皓有點困難,因為他不是強勢的孩子,而我又不能幫他去搶。我同意皓爸的觀點,因為我當時的語言有問題,不該說“小弟弟哭了”,好像把對方的哭歸結(jié)為皓皓提出錯誤的要求。
云起:孩子的事情,我傾向讓他們自己解決。允許和鼓勵他們討論問題、爭論問題、解決問題。最好不要用大人的標準硬性去判定,更不要訓(xùn)斥某一方?偟膩碚f,孩子的沖突只是一時的,和成人吵架不一樣,我們一定要在尊重他們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自己解決。
揚揚媽媽:我家揚揚其實很有想法,每每出了狀況他心里都有譜。我的做法是放任,不夸張也不避免。哪怕被欺負到鼻子上了,還是隨他去,希望他自己找到平衡點,自己處理事情。
(本文來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5466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