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岳寺幼兒園大班親子課程教案: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壽光市孫家集街道岳寺幼兒園 劉海燕

課題: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

授課教師:齊永麗

授課時間:2011年1月25日

教學目的: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為他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

教學方法:采訪對話式、案例分析式

教學過程:

《親子課程》第二章第34頁案例2中說,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反映孩子上課走神嚴重,和其他孩子有很大差別,雖然媽媽與孩子談話,也讓孩子保證好好聽老師講課,不再走神,可走神的現象得不到絲毫的改善,據孩子的媽媽回憶,孩子平時確實經常一個人愣神,做什么似乎都不專心,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第27頁案例1中的小朋友,他不走神,而且是精力高度集中,但是精力集中在動畫片上,連大人招呼他吃飯,他卻像沒聽見一樣聚精會神的看電視,這兩個案例中反映的問題,是我們很多孩子的縮影,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的孩子有沒有類似的情況。(組織家長參與討論)

針對這兩個案例反映出來的問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幼兒心理學上關于智力的五大要素之一?注意力的問題。我們知道,評價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一般從五個方面入手,即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

一、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某種事物上,而這個過程不會被外界環(huán)境所干擾,通俗的講,人的所想所做都關注在某個事物或某件事情上,不被外界干擾,這樣的能力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包括兩個方面,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就是在某一瞬間心理活動傾向于某一事物,而離開其它事物,如幼兒專一地玩積木,不去注意別的東西,就是指向;集中則是指心理活動集中在這個對象上的強度和緊張度,且在此期間不會被外界環(huán)境干擾。例如,集中注意力看動畫片,聽不見別人叫他吃飯。

一般說,心理學上把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無意注意則是自發(fā)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例如,幼兒園教師教小朋友畫畫,這時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細地看,認真地畫。突然窗外響起了鞭炮聲,小朋友的注意會不約而同地轉向窗外,這就是無意注意。正是這種無意注意干擾了有意注意,使老師的上課內容不能進行下去。

孩子存在注意力問題,往往就是說他的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存在不足,有的孩子無法把注意指向目標物,而有的孩子則是無法將注意力全神貫注的集中到目標上。例如,孩子做課間操,很投入地邊唱邊做,課間操結束了,要進行集體活動了,老師在講課,大部分孩子投入到活動中,思緒跟著老師講課的內容走,那這部分孩子的注意指向性就很好,也有個別的幼兒還沉浸在剛才的課間操中,嘴里哼著課間操的曲子,手亂動,我們說這個別孩子的注意指向性就差。

又如案例1中的小朋友,在看動畫片的時候,爸爸叫他吃飯,他都沒聽見,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全神貫注,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動畫片上,這個孩子的注意集中性很好,而有些小朋友,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室外有任何的點滴動靜,他都會去看,這說明這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就差。

我們也常聽家長反映,孩子在做他喜歡的事情時,非常專注,如,看動畫片,玩網絡游戲,畫畫等,可以堅持一兩個小時,可寫作業(yè),聽課時,就坐不住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這需要我們首先了解孩子注意力不同于成人的獨特的特點。

二、學齡前幼兒注意力的特點

(互動:請家長談一談,你感覺孩子的注意力與成人有何不同?)

請家長閱讀教材第37頁,請兩個家長讀一讀。

教師再簡單總結幼兒注意力的特點。

1、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3~4歲的幼兒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這時幼兒的無意注意容易隨興趣轉移;到五、六歲的時候,無意注意獲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對于有興趣的活動,能較長時間地保持注意,他們開始能夠獨立地組織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此時的有意注意很不穩(wěn)定,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2、注意力的范圍較小

注意的范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能夠看到、聽到,或感受到的對象的數量。心理學的實驗中已經證明,在O.1秒速視條件下,正常成人一般能把握8-9個黑色的圓點,或4-6個無聯(lián)系的外文字母或4-5個無聯(lián)系的漢字。對幼兒來說,在0.1秒的速視條件下,呈現4-9個黑色的圓點,已能正確地辨認圓點數,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73.5 %的4歲幼兒能辨認2個圓點,66.6%的6歲幼兒已經能辨認4個圓點,44.6%的幼兒能辨認6個點。但是有一部分幼兒直至小學2-4年級時,還有極少數(10%-16%)才能辨認9個圓點。

3、不擅長分配注意力

注意力的分配指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活動時,把注意力同時分配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上。幼兒注意力的分配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如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邊聽別人說話邊吃飯,而兩三歲的孩子如果聽人說話就會忘記吃飯。

4、不善于轉移注意力

注意力的轉移指依據新的要求在一段時間主動地把注意力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上,如讓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飯會比較困難,原因就是孩子主動轉移注意力較差。

5、注意力受興趣和需要的影響。

我們發(fā)現孩子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時,能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而對于那些不感興趣的事情卻毫無精神。例如,案例1中的小朋友看動畫片,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他喜歡看,喜歡的連飯都可以不吃,所以他的注意力相當集中。

6、注意力受情緒影響

當心情好的時候,注意力比較集中,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注意力就不夠集中了,例如,一個孩子今天不想上幼兒園,父母強制把他送來,那他心情肯定不好,在集體活動中,我們就發(fā)現,他聽課的注意力就不如以前,做事情也無精打采。

總的來說,幼兒注意的穩(wěn)定性較差,即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圍較局限,注意的分配能力仍在發(fā)展。注意由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能力仍不完善,所以讓幼兒將注意力由感興趣的游戲或玩耍轉移到不感興趣的學習時較難,所需時間較長。

三、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及原因

04年,由《大眾醫(yī)學》報組織100多名兒童保健專家,歷時2個月的專項調查后得出的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向外界公布,注意力差、容易分心被列為十大問題行為之首。注意力不集中產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常常有很多問題表現。

(一)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互動:請家長談一談,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會有哪些表現?請個別家長讀教材第39頁)

教師概括講解:

1、幼兒做事的隨意性較大。不能有始有終,常常是東一榔頭,洗衣棒槌。如果做事前沒有講清要求,幼兒做事的隨意性就更大。

2、幼兒注意的時間比較短且不穩(wěn)定,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注意的對象不斷轉換。

3、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有一定的注意,不感興趣的活動則表現出明顯地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對活動產生厭倦,在活動過程中就會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4、同伴人際關系不良,經常跟小伙伴發(fā)生沖突。

5、容易沖動,說話、做事欠考慮,很多行為都好像是突然發(fā)生的。

6、無法延遲滿足,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哭鬧或灰心喪氣。

7、自我管理能力差,情緒變化迅速而激烈,易怒,易興奮。

8、做事常常丟三落四,缺乏必要的條理和順序。

對教材中第2、5、7條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注意力問題怎么和人際關系扯在一起了。我們首先要了解,幼兒的有意注意受大腦發(fā)育水平的限制,有意注意由腦的高級部分控制的,大腦皮質的額葉部分是控制中樞所在,額葉的成熟,使幼兒能夠把注意指向必要的刺激物和有關動作,主動尋找所需要的信息,同時抑制對不必要的刺激的反應,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指有意注意水平低,估計與大腦中額葉發(fā)育有關,所以會出現注意不能指向正確的動作,出現沖突。

(二)造成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先天因素

遺傳。如母親懷孕時營養(yǎng)不良(缺鈣、貧血)、情緒緊張、被迫保胎、活動量不夠、胎位不正使胎兒與磁場的引力相悖而失去平衡;孩子出生的方式如果是剖腹產、難產、早產等,也容易導致他們長大后注意力不集中。

2、幼兒自身因素

(1)幼兒自身注意力特點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3-6歲的孩子,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注意的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范圍小,時間短。前面我們已經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注意力水平是不一樣的,年齡越小,注意力時間越短,注意的范圍越小,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注意力集中程度會增長,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發(fā)育程度自然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快些,有的孩子慢些。

幼兒注意轉移能力差。由于年齡的原因,孩子注意轉移的能力還沒有發(fā)展起來,這也是小孩子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常常不能根據需要及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應該注意的事物上,比如,一件事情的活動量過大,刺激比較強,使得孩子過于興奮,那么他們便很難將注意力轉移到后面的活動中去,容易造成分心。

(2)幼兒自身身體狀況因素

①幼兒的身體狀況不佳,如生病、睡眠不足、饑餓等。幼兒身體狀況不適以后,情緒飲食各方面都受影響,也影響了幼兒注意的集中性。如睡眠不足會引起疲倦,會使幼兒造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

②感覺統(tǒng)合失調

由于種種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剖腹產生孩子,卻不知道剖腹產會造成孩子的小腦發(fā)育滯后,小腦主要是負責身體運動協(xié)調性的,研究發(fā)現,剖腹產的孩子往往出現感統(tǒng)失調的情況,而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孩子大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3)幼兒習慣不好

有些孩子,甚至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是邊玩玩具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邊吃飯邊看書等,這樣玩玩具就顧不上看電視,看電視及顧不上玩玩具,吃東西就顧不上看書,看書就顧不上吃東西,我們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屬于狗熊掰棒子型,拾一個掉一個,這樣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想著另外一件事情,怎么可能集中注意力呢?一些家長,忽視對學齡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yǎng),致使這些孩子在上小學后,很難適應學校正規(guī)的學習,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yè)拖拖拉拉,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4)看電視、玩游戲過多。當個體沉溺于某些狹窄的事情或意識范圍時,注意范圍會隨之相應縮小,繼而引起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看電視,電視節(jié)目的特點是畫面生活活潑,孩子習慣了熱鬧,到了幼兒園就不習慣靜靜的聽老師講課,電視內容對于孩子

來說完全是被動的學習,沒有思考,沒有互動,不利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語言也容易發(fā)展遲滯,美國的科學家研究發(fā)現,幼兒時期看電視越多的孩子,長大后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越大。

3、成人因素

(1)教師或家長的過度保護、限制。過度保護實際上等于代替幼兒的注意,幼兒的注意力就不能得到迅速地發(fā)展。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想,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做了,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什么事也不想自己去做,而這樣的懶惰直接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時候,集中注意力是需要意志努力來配合完成的,比如,做一項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時,在意志力的作用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務,而一個什么都懶得自己去做的人肯定沒有意志力,沒有意志力,也就難于培養(yǎng)出持久的注意力;過度限制,則縮小了幼兒注意的范圍,同樣抑制幼兒注意的發(fā)展,F在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很怕出事,無論做什么事,總會被家長或老師打攪,并告知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這樣的話,他們就找不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了。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不應過度保護和過度限制孩子。不要怕會磕磕碰碰。因為這種小挫折對提高幼兒注意力水平很有好處的。

(2)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要求過嚴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制定嚴格的要求,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壓力下,總擔心自己做的事情令家長不滿意,就縮手縮腳,這樣孩子就很難放開自己投入地做事情,注意力自然也就很難集中。

(3)成人的教育方式因素

①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潛意識中強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有些負面語言,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當著孩子的面逢人就說,我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剛開始,孩子會覺得你說的不對,可是家長經常這樣對別人說他,他便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這樣的語言造成了孩子的認同心理,他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旦孩子形成這樣的心理,更加難以改變。

②給孩子指定的任務不確定性。有的家長給孩子安排了一些任務,當孩子完成這些任務后,又增加新的任務,孩子對要做的事情產生了厭煩情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完成成人交給的任務,做事情總處于一種被動、三心二意的狀態(tài),經常這樣,就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③教學內容過深或過淺,教育方法過于枯燥或過于單一,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導致注意力渙散。

4、環(huán)境因素

①復雜新鮮的環(huán)境。幼兒的注意易被新鮮、強烈多變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兒注意力分散,應將環(huán)境布置得醒目、整潔、美觀、又不能過于華麗、繁雜、使人眼花繚亂。要根據幼兒知識范圍用季節(jié)特征布置,美化環(huán)境,這樣會使幼兒既受到教育,又獲得美感。

②過量的刺激。有些孩子家中很多玩具,一會玩玩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最后一項完整的工作都沒有完成,這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期的、單一的,一屋子充滿誘惑的玩具,在這個過量刺激的環(huán)境里,他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

③某些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或過量。比如,國內某些鉛筆的鉛含量是國際標準的4倍,某些圖書彩色封面的鉛含量是國際標準的13倍,兒童長期使用這些不合格的物品,會造成代謝紊亂、大腦皮層活動失去平衡等多種問題,鉛中毒會引起兒童煩躁、攻擊、遲鈍、動作失調;鋅攝入量太少會引起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容易引起兒童多動、情緒敏感等。

四、如何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水平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后天的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為他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

(一) 營造安靜、簡單的環(huán)境

幼兒注意穩(wěn)定性差,容易因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chuàng)造安靜、簡樸的物質環(huán)境。

例如,孩子玩安靜游戲或看圖書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的活動;墻面布置不應過于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應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父母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地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例如,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成人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幾分鐘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 二)讓孩子有規(guī)律的生活

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困乏的狀態(tài)下很難集中注意力,其實孩子也是一樣,而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比成人還要長,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證孩子精力充沛的從事各項活動。

孩子一日生活的節(jié)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不同性質活動之間的轉換要平和,給孩子一個過渡準備。

  例如,孩子在戶外跑來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進到戶內后,孩子很難立刻進入到繪畫或讀書等安靜活動中。一些家長卻要求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違背孩子的身體器官的運作規(guī)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宜太長。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應當注意調整時間,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

(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

不管是誰,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孩子也是如此。幼兒的注意與興趣有密切關系,直接興趣是幼兒無意注意的源泉,幼兒的注意受興趣所左右。他們對于感興趣的活動和游戲,注意力不但容易集中,而且維持時間比較長。例如:幼兒對猴子感興趣,他們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觀察猴子的一舉一動,走路和吃東西的樣子,并能在注意的過程中發(fā)現或獲得一些真實的知識。相反,如果兒童在入學前接觸的書本知識很多,走進課堂后發(fā)現老師講授的都是自己屢見不鮮、耳熟能詳的東西,那么,大多數兒童都會不由自主地精神不集中,東張西望。因此,我們應該把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與培養(yǎng)注意力結合起來?傊,培養(yǎng)良好心境,消除不良情緒,對于注意力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

(四)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采用游戲的方式,將持久注意的要求變?yōu)橛螒蚪巧旧淼男袨橐?guī)則。

  例如,與孩子一起玩“指揮交通”的游戲,讓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約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鐘的崗,時間到后才能換崗。在游戲中,對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通過不同的游戲活動,幼兒可以慢慢地將外在的游戲規(guī)則內化為內在的自我約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提醒孩子學會自己控制自己,加強意志鍛煉,干一件事情一定要干完,再去干別的或去玩。在家庭中也可以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時間從5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15分鐘或更長,以促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等。一般一個正常幼兒的注意力可集中5~10分鐘,但如果經過訓練或在游戲活動中,孩子的注意力可集中長達40分鐘左右。

(五)在游戲中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必須遵循幼兒注意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組織活動,并配以各種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根據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特點,應以游戲活動為主,在游戲中,教具要形象、新穎多變、顏色鮮艷,這些都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好辦法。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孩子在游戲和單純完成任務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下,將各種顏色的紙分別放在與之同色的盒子里,觀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實驗結果發(fā)現,在游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xù)進行22分鐘,6歲幼兒可以堅持71分鐘,而且分放紙條的數量比單純完成任務時多50%。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4歲幼兒只能堅持17分鐘,6歲幼兒只能堅持62分鐘。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wěn)定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多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游戲活動方式很多,比如:傳統(tǒng)游戲讓孩子“找回不見的玩具”,便是一種簡單易行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游戲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家長與孩子一同取出幾件玩具擺放在桌上,并教孩子點清玩具的數量,讓孩子說出玩具的名稱,記住玩具的種類,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拿走其中的一樣或幾樣玩具。問孩子:“什么東西不見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憶、查看、尋找。這種訓練方法簡單、靈活而實用。家長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他類似的游戲方法。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它能引發(fā)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長應該有選擇性的與孩子一同開展游戲活動,并在游戲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六)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適宜, 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

興趣與需要是孩子活動的內在推動力,是直接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統(tǒng)。為維持孩子對某一活動的持續(xù)興趣,父母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難度要適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戰(zhàn)。

  如果活動內容與孩子的先前經驗無關,孩子沒有充分的經驗準備和能力準備,活動任務超出了其駕馭的范圍,即使形式再活潑有趣,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任務難度過低,對孩子來說沒有一點挑戰(zhàn),孩子也不會感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講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為什么對孩子不能超前教育,有些家長拔苗助長,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把小學的課程灌輸給孩子,可以想象,孩子進入小學后,對小學內容不感興趣了,自然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也不好,其危害可想而知。

所以要給孩子選擇適合其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內容,同時為防止孩子單調活動,要讓他手腦并用,腦子和感官、四肢都一起活動起來;顒右凶兓@樣才能使注意力集中。

(七)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孩子對活動的目的意義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務的愿望就越強烈,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也就越長。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強迫他做什么,而要讓他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激發(fā)他做好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動之前,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動過程中,家長應當及時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終指向某個方向。

  例如,家長和孩子種一顆豆放在窗臺上。最初幾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經常來看一看。但時間久了,興趣趨于淡化,自然不會來光顧了。

如果家長能在種豆之前對孩子說:“這顆豆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發(fā)芽了,就趕緊來告訴媽媽”。這樣就交給孩子一個任務,為了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他就必須經常注意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8671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