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穿裙子(我要自己做決定)!
媽媽認為靜靜的脾氣有點倔,她不想穿的衣服就不穿,不想穿的鞋任你怎么講道理也不穿。有時遇到突然降溫,她也非要穿裙子或短衣短褲,令媽媽頭疼。
解讀:幼兒的叛逆常常源于他對獨立的需要和對成人過多限制的不滿。當寶寶能夠自主做決定時,他的心理需要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強加于寶寶,他就會表現出更激烈的對抗行為,目的當然是要爭取自己的權益。
支招:講道理、打罵只會使寶寶更逆反,正確的做法是你要提前對他的選擇進行限定,避免激發(fā)他的逆反情緒。比如穿衣服,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件,讓他挑一件,寶寶肯定樂意,因為你給了他為自己做主的權利。
2.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媽媽正在包餃子,一會兒揉面,一會兒搟皮。涵涵非要來幫忙,還學著媽媽的樣子撒面粉。不到3歲的孩子,把干面粉撒了一地,還弄了自己一身。忙碌的媽媽頓時火冒三丈。
解讀:通過參與成人的活動,寶寶會產生“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行”、“我很了不起”的自我認同感,這種感覺非他人表揚可以替代,寶寶因此樂此不疲,這就是涵涵非要幫忙的原因所在。
支招:對待逆反期的寶寶,父母要學會理解他。小寶寶能夠做的,就讓他做,不要認為他做不好,不合乎自己的心意就制止他或替他做,這都是不正確的。
3.玩得開心呢,別打擾我!
秋日的傍晚,囡囡穿著小T恤在小區(qū)里和幾個小朋友玩得熱火朝天。媽媽怕她著涼,把她抓過來想給她套件外套?舌镟镒筠D右扭就是不肯穿。媽媽好不容易才給她套上一只袖子,她便掙脫著跑了出去,最后還把剛剛只穿上袖子的衣服扔到一邊。
解讀: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照顧得非常細致。寶寶很小的時候,只能被動接受。隨著行動和思維的逐漸成熟,寶寶出現了獨立的萌芽,變得更愿意有自己的主張。
支招:不能只注意照顧寶寶的身體,而忽視了寶寶的心理需要。當寶寶違逆你的好意表現出反抗性時,你不僅沒搞懂寶寶逆反的語言,相反還認為寶寶任性、不聽話。要知道,父母呵護得越多,寶寶則越逆反。
4.咦,我一唱反調,媽媽就理我了!
5.如果……會怎樣?我要試試看!
6.嘮嘮叨叨真煩人,我偏不照你們說的做!
7.我倒要看看:媽媽會不會生氣?
8.哼,憑什么我就要聽你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親子》(0-3歲育兒寶典)2014年1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46549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