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是他進入社會的第一步。上幼兒園能讓孩子的生活有規(guī)律,自理能力增強,對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有好處。如何邁好這重要的一步,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家長您準備好了嗎?
保持平靜克服焦慮
寶寶從出生后就一直在家庭的呵護下成長,一下子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要到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寶寶產(chǎn)生焦慮是很正常的。
作為家長,應該全力支持孩子,協(xié)助他邁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一些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比如送別孩子的時候,總是一步三回頭,或者躲在墻角、門后看著孩子;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被小朋友欺負啊,回到家總是問這問那。其實這些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孩子。如果您對幼兒園持懷疑的態(tài)度,又怎能讓孩子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呢?
在入園前,您盡量安排時間多帶孩子到幼兒園,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創(chuàng)造一個孩子進入陌生環(huán)境前緩沖的空間,讓他有時間能盡快熟悉新環(huán)境。
在上幼兒園的事情上,家長應明白地告訴孩子,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本領、游戲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夠認識許多新朋友,激起孩子自己想去幼兒園的沖動。千萬不要說些“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之類的言語,這可能會讓孩子在潛意識里覺得幼兒園是個讓人害怕的地方,從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如果家長真有擔心,也希望能在孩子面前將不安的表情掩飾好。家長平和的態(tài)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因素。
培養(yǎng)寶寶獨立的能力
廣西區(qū)直機關第二幼兒園副園長范瑞玲談到,曾經(jīng)有一個3歲的寶寶,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聘請保姆來帶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幼兒園的老師發(fā)現(xiàn)寶寶居然還包著尿片。由于沒有一些簡單的自理能力,這個寶寶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很不適應,很快就不來了。還有一些孩子,在幼兒園里不會提出要上廁所,以致大小便都拉在了褲子里。
對于3歲的孩子,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收拾玩具、用水杯喝水等。孩子完成后,家長的表揚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千萬不能沒等孩子開口,家長就已經(jīng)越俎代庖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有助于孩子更快更容易地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
這里再提醒家長,這個階段應該給孩子添加一些軟質的食物,教導孩子慢慢學會咀嚼,并且給孩子獨立的碗筷,當然整張飯桌被孩子弄得臟兮兮的,也不要去責怪孩子。
物質準備盡量周到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可以在寶寶的個人物品標上名字或記號,這不僅杜絕物品的丟失和相互拿錯,也是培養(yǎng)孩子管理自己物品的好方法。
孩子入園要準備的物品包括:
1、輕便的書包;
2、換洗的衣服1~2套;
3、裝臟衣服的袋子
4、幾條擦汗的小毛巾
5、其他被褥、洗漱用品。
根據(jù)各幼兒園的要求準備,同樣要標上名字,以便清洗、消毒后幼兒取放,最后還要留下寫有父母聯(lián)系方式的名片,以便急用。
積極溝通家園共育
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家庭間的教育理念也不盡相同。家長可以告訴老師寶寶的性格、脾氣,以對寶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
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xiàn)實相混淆,他們有時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我不喜歡上幼兒園”。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建議家長多與老師聯(lián)系,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善意理解并及時、正面、實事求是地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和家長及時調(diào)整,使問題得以解決。不要在孩子或其他家長面前隨意發(fā)表對老師的負面評價。
每個幼兒園所會根據(jù)自身的狀況,制定一些措施,對于教師的教育行為也有相應的教育理念指導。一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更是要求家庭教育做在前面,如讓培養(yǎng)良好的作息習慣,尊重他人等等,家長應該多了解和配合,從教育上與幼兒園保持一致。
如同當初斷奶時的不適應一樣,上幼兒園只是孩子們人生中的一種經(jīng)歷,同時也是他的一個新起點。如果前面的功課做足了,您現(xiàn)在需要做的就是按時送孩子來園,面帶笑容并且很干脆地離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4830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