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入園家長咋面對分離焦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專家:小橡樹幼兒園執(zhí)行園長 王蕓

  怎樣認識分離焦慮?

  王蕓:為什么分離焦慮?

  第一是他對環(huán)境不熟悉,所以能夠幫助孩子在入園前熟悉這個環(huán)境,這個很重要,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都有這種親子班,都是幫著孩子的忙。熟悉這個環(huán)境,這個挺重要的,如果學校里面允許的話,在入園之前先到幼兒園參觀兩回,這是我們的班級,這是我們教室,這是我們老師,跟老師打個招呼很熟悉了,這樣就會親切,我們進入一個大學校什么的時候,有一個熟人,親好多,就放松了,跟孩子一樣,你先幫他適應這個環(huán)境,讓他能夠先熟悉這個環(huán)境,這樣會好一點,一個是說熟悉環(huán)境,第二是熟悉老師,跟老師打一個招呼什么的,這個時候幼兒園添了很多的新玩具,能夠讓他感興趣的點,這個就是幼兒園會做這些工作,會裝飾環(huán)境,上孩子開一個新生適應的會這樣的。

  第二,家里你跟孩子講一講,可以說一下,我們要去那里,有朋友玩,就可以了,來了以后回家別問:“今天過的高興不高興?今天怎么樣?玩什么了?”別說“你再不聽話送你去幼兒園”,成懲罰了,那就不好玩了。跟孩子講幼兒園挺好玩的,幼兒園有一些東西,跟他講完了,其實孩子依舊會焦慮的。

  我們做這個工作,做一系列的工作,并不是說讓孩子因為我們做完工作,所以孩子沒有什么焦慮了,沒有,只是說減輕,減緩,別這么突然而已;旧隙紩龅降摹

  好的入園適應只不過是把分離焦慮的過程縮短

  王蕓:縮短這個過程?赡苡械暮⒆尤绻銢]有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設置,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努力,可能要兩個禮拜適應了,可能通過這個就縮短了,可能一個半禮拜就適應了,也有可能的,只是說縮短了這個,絕對不會說通過什么方法完全沒有分離焦慮了,不會的。

  主持人:你說的離開媽媽,其實很多孩子都是有焦慮的,你得承認這個焦慮?

  王蕓:一個是熟悉環(huán)境,讓孩子能夠盡快的熟悉老師,老師和孩子之間有這種熟悉,比如說把家里的一些環(huán)境拿到幼兒園去,照片什么這樣的,全是手段,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讓孩子把這個分離焦慮減的時間短一點,縮的短一點,別那么的強烈。絕對不會說有的上分離焦慮班,這個班上完以后,孩子不焦慮了,絕對不會的。

  主持人:您覺得入園,家長該從什么時候開始準備?

  王蕓:其實這種準備都是潛移默化的。

  主持人:慢慢的,比如說今天大家去參觀幼兒園?

  王蕓:這是最后做的工作,之前比如說我們先學著,孩子能夠自己脫了小便。

  主持人:習慣上的東西。

  王蕓:至少說,我要小便,您得幫我,請幫忙,得知道能求助,因為在家里有時候孩子就是這樣的,嗯,姥姥知道,跑過來,這是喝水的東西,嗯,那個是什么動作,可能會猜,家里很熟悉了,通過孩子的表情,他要干嗎,那個知道了,老師不可能這么去熟悉觀察孩子,可能在家里慢慢的開始教孩子,尿尿、說話,跟老師說,就是在家里跟姥姥說姥姥我尿尿,你要說話,為什么?你跟老師也說了,老師就可以說了,我們開始慢慢的培養(yǎng)他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我還吃,還吃飯嗎?吃哪個?他說我吃那個,至少可以說的。家里從生活習慣調整上,讓孩子能夠表達對這一方面,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說老師教他們穿褲子,脫褲子,會教,但是至少說他得有這個意識,往下拽的意識,這樣就能夠很快的適應那個環(huán)境,他不敢去,因為不會,怎么辦?他不敢了,我們開始學著拿勺子吃飯,用水杯喝水,這些都是從很早開始準備的,慢慢的這樣的話,等他來的時候,可能之前我們再去參觀幼兒園,再去跟老師見個面,跟老師做一個訪談,一般學校都會有一個訪談,跟老師有一個交流,然后給他一個憧憬,然后間接的把他送進去了。

  主持人:我想問你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大概有多少小孩入園之后,比如說吃飯可以自己來做的?

  王蕓:很多孩子都可以的。

  主持人:上廁所,喝水很多孩子都可以的?

  王蕓:唯一做的是什么,上廁所,可能他外褲子提起來了,里面的小內褲沒有提。這個沒有關系,老師會教他,他有這個意識,因為小班入園,第一個月很重要,就是培養(yǎng)常規(guī),老師會教他們怎么去提褲子,怎么去認這個褲子的前后面,老師教他們怎么拿勺子吃飯,怎么把碗送到那個地方。老師全部會教這些東西,包括說我們得學會排隊去洗手,全都會教的。這些東西老師都會帶這孩子們一步一步的去做,去調整,這個家長不用擔心的。

  主持人:最好家長在零到三歲時候培養(yǎng)孩子形成這種習慣是嗎?

  王蕓:對。如果真的沒有培養(yǎng)好,也沒有關系的,老師我們孩子真的不會自己吃飯,老師也會是邊教他,邊喂他,老師也一定會這樣的,邊教他,你挖一口這個,放在嘴里。

  主持人:不會讓他餓著。

  王蕓:你自己吃,老師去看一下別的孩子,看一眼還會再回來的,還會幫他,一定會做這些工作的。絕對不會說,因為這個孩子不會吃飯,這一天都餓著,餓好了就吃了,絕對不會這樣的,因為任何一個幼兒園在新生入園九月份的時候,很多單位的行政人員,院長什么都會下到班里,中午吃飯的點去幫助孩子們的,幫助小朋友的,一定會做的。這塊放心,絕對不會說因為孩子不會,所以到幼兒園以后就會餓了,這個不會的,如果能夠在家里培養(yǎng)好,就更好,這樣對于孩子來說適應的更快一些。

  家長怎樣面臨分離焦慮?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孩子是不適應,但是很多家長特別的焦慮。

  王蕓:一般幼兒園是什么樣?孩子在屋里面哭,家長在外面哭,一般的是這樣的,很多的媽媽都是這樣的,孩子在屋里面哭,想媽媽,想媽媽,媽媽站在幼兒園門口,很多都是這樣的,但是有一本書很好玩,小豬那個,有一個繪本,具體名字忘了,小豬上幼兒園第一天,他上幼兒園去了,他的媽媽很緊張,就在門口趴著看,那個繪本挺好玩的,小豬的什么一天,講的上幼兒園,體現(xiàn)了這樣一個情景,很真實。

  包括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也難受,兒子在一樓上幼兒園,我在二樓帶別的孩子,那每次我路過一樓時候,我就得彎腰低頭從門口怕過去,我也熱淚盈眶,因為早期上幼兒園,我會怎么做?我們當時新孩子入園,特別不適應的。

  1、新入園的時候可以中午就去接孩子

  可以中午接了,連午睡都不睡。孩子先來上半天,早上起來來了,中午十二點吃了飯就走,因為吃飯的時候很痛苦,慢慢的我們習慣了,然后再習慣一點,有些孩子變成了一點半走,然后兩點鐘睡午覺再走,逐步的適應到了晚上五六點接,這是有的個別孩子這樣做的。

  2、家長保證第一個到門口

  另外一個就是保證第一個到門口,第一個接,這個就是挺重要的,因為別的孩子一旦接走,他就心慌了,那時候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我和其他的家長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來學校,一來我們全都來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踏實了。大家都是第一個。

  我兒子當初接的是很早接的,三點,兩點接走了,他也哇哇的大哭,他抱著我哭,我也是受不了的,都會經(jīng)歷這么一個過程的。

  3、家長難過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家長、奶奶會問,今兒在幼兒園怎么樣?今兒哭沒哭?然后聽到說哭了二十分鐘,今天怎么怎么樣。孩子本來已經(jīng)沒事了,在屋里坐著玩玩具,他聽著呢,越聽越焦慮,回去還得哭,天天就是哭。甚至每天匯報哭的情況:“今天是到幼兒園里面哭的,第二天是在大門口哭的,第三天一出家門往幼兒園的方向一拐就哭。”

  這時候父母很難受,但是難受歸難受,我們這個時候要很堅定,一定不能說分別的時候咱們再抱最后一下,再抱一下,有的時候孩子都好了,父母還得抱一下,這樣的話他會把整個的緊張的情緒全部的傳給孩子了,其實孩子很敏感,對于父母,包括對老師的這種情緒,稍微的這種變化都可以感覺特別的清楚。這樣的話父母一定是心態(tài)調整一下,接了孩子以后非常平和,很正常,很自然的?煽匆娔懔耍斈氵@樣的時候,孩子真的覺得我太可憐了,入園太難了。

  王蕓:家長平靜就好了。如果做不到平靜,背地里折騰,晚上隨便的折騰,孩子睡完覺了,自己折騰,寫日記,哭,跟別人傾訴,挨個的說都沒有問題,但是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平和一些?梢哉f因為他那個什么,我們多玩一玩,因為孩子畢竟這段時間我把工作重心從單位稍微往家里轉一點,因為畢竟孩子在幼兒園呆了一天了,我晚上回來跟他玩好玩的東西。

  如果覺得孩子很焦慮,我就不問幼兒園的情況,今天幼兒園吃什么了,今天跟哪一個小朋友玩了,老師對你好不好?什么都沒有。你控制著自己不問這個東西,回來以后就是講講故事,看看書,去院里跟小朋友玩玩,就是干這些事就好了。你避開這個話題不談,你也不難受了,孩子也不難受,你特別擔心他吃的好不好,弄的好不好,偷偷的問問老師,盡量的避免長時間接孩子,跟老師進行交流。老師,今天我們孩子哭了嗎?孩子說走,老師,今天我們孩子哭了嗎?我們孩子今天吃的怎么樣,盡量的避免這個,可以說老師我不打擾您,因為他們都有家庭,我保證在七點鐘以后在不給您發(fā)短信,再也不打擾您了,之前我可能是短信問一下您的情況。

  一定別當著孩子的面問這個孩子,怎么怎么樣的,越是這樣問,孩子越在意。

  主持人:如果家長表達這種不開心的情緒,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王蕓:如果孩子很敏感,他會把自己的憂慮加重。他本來就有擔心,他自己可能說不出來,我很害怕,但是他心里是有的,當每個人都很在意那個事的時候,這個事就是大事了。

  主持人:真的很危險,需要我擔心?

  王蕓:真的就是這樣的。所以如果大家都很平靜這個事,就好象沒有什么事了,既然沒有什么的話,可能就不是一個大事了。

  主持人:他會覺得這個擔心可能沒有不用那么。

  王蕓:好像是,跟現(xiàn)在社會上都對這個上幼兒園很緊張,很焦慮,其實很多人本來沒有焦慮,但是大家覺得太焦慮了,你就覺得好像是挺焦慮的,所以慢慢的也焦慮了。

  主持人:可能是這樣的。

  王蕓:可能很多人,小時候你說我們上幼兒園時候家長焦慮過嗎?好點。

  主持人:我記得我那個時候挺開心的,因為我朋友去幼兒園了。

  王蕓:看著別人上了,你跟別人去了這是很正常一個事,這是其一,其二好像是孩子到幼兒園也是很正常的,哭就哭了,現(xiàn)在大家慢慢對這個越來越重視了,衍生出很多的新問題,這是因為我們重視了以后出了新問題,也有。這塊不用特別特別的焦慮,家長的心態(tài)還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你剛才說了一些常見的疾病會有發(fā)生嗎?

  王蕓:肯定會有的,因為幼兒園至少會做最少是兩次的,一次是晨檢,早晨來了,保健醫(yī)肯定會在門口晨檢,一個是看孩子嗓子紅不紅,做一下指導,中午的時候,一般老師也會做第二次檢查,午檢,一定會做的,這樣篩出來孩子如果是因為發(fā)熱,因為什么原因,可能會篩出來。

  主持人:如果生病會通知家長還是怎么著?

  王蕓: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因為幼兒園只是一個保健室,不是醫(yī)療作用,一般的發(fā)燒以后,第一是先隔離,先把孩子給放到隔離室,通知家長,家長可能需要來去接著看病或者說回去好好休息。另外因為是小孩子,如果發(fā)燒了,二十四小時之內盡量不去幼兒園,發(fā)燒好了,一定讓孩子退燒24小時,因為幼兒園環(huán)境畢竟是群居環(huán)境,容易交叉感染,這樣對孩子的休息不利,一旦發(fā)燒什么的,就應該注意。

  主持人:還有腹瀉嗎?

  王蕓:也會有的,但是這個少一點。

  主持人:不愛吃飯很正常?

  王蕓:這個很正常。因為什么?有的是特別愛吃飯,吃多了,有這樣的,也有不吃的,因為畢竟口味不一樣,可能軟硬程度跟家里也不太一樣,偏甜,口味也不一樣,也有可能,不愛吃飯的沒有關系,如果說真的不愛吃飯,老師可以給少盛一點,跟家長一交流,你們家孩子今天吃的比較少,回家補一點,但是這回知道就可以了。

  主持人:您說會有不適應,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是說普遍第一個星期是這樣,第二個星期就好了?

  王蕓:如果說一個幼兒園一百多個孩子,他可能會有一個大概的普遍的規(guī)律,但是絕對沒有那么多的分界線,第一周好十個,第二周又好十個,不會是這樣的。

  主持人:也不會說第一周普遍情況都是什么的,第二周普遍情況都是什么?

  王蕓:其實從大部分孩子來說,第一周都會哭,然后第一天兩天是到幼兒園才哭,緊接著好幾天路上就哭。

  主持人:第一周總是會哭的。

  王蕓:哪有一片哭聲,順著哭聲就找到幼兒園呢?因為經(jīng)常都是九月一號大家領著孩子走到這里,一路很多的孩子哭著來了,這是普遍規(guī)律,你看幼兒園門口,因為我住北京市一幼旁邊,你看領著孩子去的一片孩子都是哭的。

  主持人:第二周好一點?

  王蕓:有一部分的孩子好很多了。

  主持人:也會少一些哭的?

  王蕓:會少一些,有的孩子繼續(xù)著。

  主持人:第三周?

  王蕓:哭的越來越少了。比較理順了,但是一到十一過完了又開始了,為什么?因為今天十一更糟糕,今年八天假,本來好不容易適應這個環(huán)境,你十一在家呆八天,很多的孩子又不愛來了。

  主持人:如果說有一段時間不上幼兒園,好調整嗎?

  王蕓:好調整,為什么?畢竟經(jīng)過前面那個了,再進去的話就會適應的很快。

  主持人:調整方式還是好玩的玩具,小朋友。

  王蕓:有了好同伴了,可能老師說他跟他好,我會帶著他來接他,我想你了,快來呀?赡苁怯幸粋生病了,好久沒有來了,可能中間老師請他的好朋友一塊打個電話給這個孩子,你怎么還不來,我們在幼兒園玩什么玩什么了,把他給吸引來了。

  主持人:針對這種生病的孩子或者休假的孩子這樣做?

  王蕓:對,就可以通過這樣的一些形式就來了。其實也挺好的。

  主持人:你說了這么多,我大概沒有什么問題了。還有一個問題,你說的是往好處想,是不是應該家長引導孩子說,幼兒園就是很好玩的地方?

  王蕓:這個也是因孩子而異,我們會把幼兒園很好玩,有朋友什么的,我們會說,但是有的時候個別的孩子,他會有思考,也沒有什么好玩,也會說一些的。

  主持人:我聽他們說,有一個小孩家長說幼兒園很好玩,但是他還是不想去幼兒園。怎么辦?即便是好玩,但是我就是不想去,那個媽媽很細心,他就說,不告訴孩子幼兒園很好玩,但是即便是這樣,我還是不想去幼兒園,這個孩子會想,我是不是做法不對或者怎么樣,他會矛盾,這個媽媽是很細心的那種。

  王蕓:會有那樣的,我所有努力都做了,為什么孩子還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存在的,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這個過程,絕對不是說我做足這個功課以后,這個過程就抹掉了,絕對不會的。

  小橡樹現(xiàn)在還有一個新的做法,現(xiàn)在從零歲開始,就是開始要求家長可以陪了,陪三天,陪五天,陪多長時間都是可以的,你在那邊陪著孩子入園,減緩減少分離焦慮,會不會說孩子就沒有分離焦慮了,我已經(jīng)陪這么多天了,依舊有,所以我們跟家長說,您陪園,不是說您一走,孩子高興來了,不哭,只是說當孩子減緩了這個強度,讓孩子沒有那么難受而已,等您一走,孩子仍舊是哭。

  你想一下,如果家長陪了三天了,在這個環(huán)境里適應,在這個環(huán)境里玩,以后孩子依舊會哭,很多的幼兒園沒有這么多時間去陪了。所以哭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我們既然面對分離焦慮都會哭,我們就要做最好的準備。

  王蕓:一方面我知道孩子肯定得哭,而且我知道今天是到幼兒園哭,明天到門口哭,后天出家門就開始哭,然后有可能夜里突然間驚醒,大哭,這些情況都知道,但是我之前也為這個做過努力,這些努力是幫助孩子減緩減少而不是說消失。

  主持人:我們有一次調查,說家長對于小孩入幼兒園最擔心什么?排第一就是擔心老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

  王蕓:因為會想,這個是信任層面的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家長可能這么說,你看我跟老師說了讓小孩多喝水,可是他回家的尿還是黃的,說明沒有喝,老師跟我們說了,孩子在幼兒園吃的挺好的,晚上回家還是吃,老師說在幼兒園挺高興,挺快樂的,他晚上夜里還得哭醒了,所以我認為老師說和我們家孩子經(jīng)歷的不是一個事,這是信任層面的東西。

  這里面如果大家能夠一個是相互理解對方的工作,然后有信任,我們知道我們的共同一個目標是什么?幫助孩子盡快的適應減少這個難受,盡快的適應,如果我們大家共同目標都是這一個,那我們之間有信任,有包容,這個很重要。

  剛才我會說濕褲子的問題,怎么回事,我們家孩子從來不尿了已經(jīng),怎么到幼兒園倒這樣了,我掛了一個大帽子,什么帽子?老師責任心不強。

  主持人:家長會這么想。

  王蕓:所以你看褲子也濕了,袖子也濕了,責任心不強。我們再說孩子這樣那樣,說沒吃飽,一旦你往這邊想問題的時候,那你就會所有的寫點都會驗證你的想法,一件事一件事都是驗證你的想法,果不其然跟我想的一模一樣,一旦這樣的話,這個關系是很難處的。

  主持人:可能也是需要互相理解是嗎?

  王蕓:對,可能這里面真的說濕褲子太多了,真的太多了,可能第一天什么都沒有說,老師讓您再稍微提醒孩子一下或者怎么樣,一定能夠交流,但是交流就是說避免什么?避免第一個是家長不敢交流,他擔心這個老師總覺得家長事這么多,不敢交流,我不能說,我說了老師該不高興了,我不能說。

  主持人:覺得我孩子不好。

  王蕓:你就忍著,忍到有一天,火上來了,那不是說了,就是指責了,你們怎么回事,怎么老是什么,你發(fā)現(xiàn)沒有,開始壓著不說,但是都沒有說消化掉或者怎么樣,也一天突然爆發(fā)出來,你們怎么老是這樣,這回一下子就心態(tài)不對了。

  主持人:您建議的是說如果有問題的話,及時的溝通?

  王蕓:是,及時溝通,別積著,壓著,上個月還有一回那樣呢,你看對于整個情緒的一個堆積,積累到一定的程度,這樣就沒有辦法交流了,可能老師真的因為跟開始孩子特別多,一下子顧不上,這個時候一個善意的提醒挺重要的。

  主持人:你要理解老師,畢竟孩子這么多。

  王蕓:對,但是你要再提醒一下很重要,一定要提醒到點上,每天都跟老師嘮叨一堆東西,三十多個人,的確也聽不過來,所以會有重點,或者說我發(fā)現(xiàn)老師今天特別的忙,很努力,但是太忙了怎么辦?我寫一個條給老師,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話,這個之間一個是你對老師有幫助,一個是因為我們熟悉孩子情況,所以我可以把我的經(jīng)驗跟老師做一個小的分享。這些都是挺重要的。

  大家能夠坦誠的對待對方,我們都相信每個干這個工作的老師,如果心里沒有愛,根本不應該干這一行,掙錢又不多,事還不少,所以他們做這一行很多年,說明真的是喜歡孩子,真的有一點小失誤的時候,家長也能夠理解。

  主持人:我記得有一次有的家長舍不得走,看到小孩哭,她一直陪一直陪,直到她看到有一次老師們很辛苦的抱著,不是因為覺得放心,而是覺得老師辛苦,她理解老師的辛苦,所以她才走了。

  王蕓:真的有這樣的,只要大家能夠理解,你對老師有信任以后,很多的事情其實特別好理解的。

  主持人:我們會對入園家長經(jīng)常開會溝通嗎?

  王蕓:我們是這樣的,其實基本上幼兒園都在做這個工作,在入園前跟家長講一下,新生幼兒園的準備,都會開一個會,一般幼兒園都會開,把自己幼兒園的特點,新生入園的準備,家長需要做什么,需要準備什么,全都跟家長交流過,家長只要是配合就好,我們也是之前跟家長講,我們有一個陪園制度,跟家長講,陪園絕對不是說陪完以后就不哭了,絕對不是這樣的,而且也絕對不是陪多少天,就是陪一個相當?shù)狞c,你陪十天,孩子可能習慣了,覺得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孩子就不愛來了,可能我們陪到孩子正好可以稍微走開一些,孩子對老師的依戀有一個轉移,孩子對老師有一個新鮮感,家長就撤,就是這樣一個度,每個孩子的度是不一樣的,老師會依據(jù)這個來掌握,老師其實希望家長能夠把他送來以后,對老師有信任,很堅定的說寶貝,再見,哪怕你走了以后,一會你再偷偷的回來,你先出去,等孩子進來以后,我們跟家長說,先走,他就走了,走了以后,您過兩分鐘您再回來,打游擊,孩子老是這那邊溜達,你趴到窗戶邊上轉轉看都是可以的,當時要讓孩子知道一定要送進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207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