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上,我讓小朋友們編10以內(nèi)的減法應(yīng)用題,孩子們興趣很高,編的內(nèi)容可謂五花八門,有的說:“兔媽媽采了10個大蘑菇,自己舍不得吃,給了兔寶寶7個,兔媽媽還剩幾個大蘑菇?”有的說:“ji媽媽找到了8條小青蟲,送給小雞5條,ji媽媽留給自己幾條?”還有一個更有趣:“猴媽媽摘了6個大桃子,自己舍不得吃,全都給了小猴子,自己一個也沒有了”……
聽著聽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凡是編“吃東西”這類應(yīng)用題的,幾乎全是媽媽“舍不得吃,送給孩子”這種情況。我想,雖然這是在編應(yīng)用題,但也可以反映出孩子的一些想法。
于是,我忍不住問道:“找到了好吃的東西,兔媽媽、ji媽媽、猴媽媽就不能自己先吃點嗎?”
“不能!”一些孩子簡直是不加思索,異口同聲地回答!
我的心里不禁打了一個寒戰(zhàn):這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全家人天天圍著轉(zhuǎn)的“小皇帝”!
“媽媽為什么不能自己先吃呢?”
“媽媽要等孩子吃夠了才能吃!庇钟幸恍┖⒆映吨韲禌_我喊。
“你們有了好吃的也是等自己先吃夠了,再給媽媽嗎?”
“是的。”大多數(shù)孩子邊說邊仰起了小臉,那神情,不知是得意,還是幸!
我再一次地戰(zhàn)栗了:世上的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可媽媽的付出在孩子眼中真的就該那么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嗎?
我想:象《小烏鴉愛媽媽》這樣的歌曲實在是需要我們認認真真地讓孩子們唱一唱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4512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