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當減少提供物質(zhì)。父母應當始終保持明智,不要為了贏得孩子的歡心,而提供過于豐富的物質(zhì)。其實,豐富的物質(zhì)并不能保證孩子真正感到滿足,時間久了孩子會麻木。
。2)父母首先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每個人都有局限性,父母必須首先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這一點。父母可借助現(xiàn)實生活、電視、電影、文學作品等多方面讓孩子理解人的局限性。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人都不可能擁有一切。所以,不必為此感到無奈、自卑、沮喪。
。3)延遲滿足孩子的愿望。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盡量滿足,但不必每次都及時滿足。相反,應有意延遲一段時間,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期待、克制的能力。比如答應給孩子一件想要的玩具,但要等到某個節(jié)日、生日或要孩子實現(xiàn)父母的某個要求之后才給予。要知道,經(jīng)過期待,通過努力實現(xiàn)的愿望會令孩子更感到滿足。
(4)日常生活中,適當給孩子制造些麻煩。父母不要為孩子想得太周到,做得太完善,而應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小麻煩、不方便,這樣孩子便會習慣放棄一些需要,或延遲需要的滿足,也會習慣自己動手去實現(xiàn)某些需要。
。5)安排幾個孩子一起玩一些需要輪流、等待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等待,學會延遲實現(xiàn)需要,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孩子在游戲中往往情緒很好,易獲得良好的體驗和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能泛化到孩子其他的生活實踐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736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