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缺愛的孩子有不良行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菲菲是我的鄰居。一天,菲菲的奶奶找到我,說菲菲有個壞毛病,就是每當上課、寫作業(yè)或者手上拿著筆的時候,就下意識地會把筆蓋放在嘴里咬。家人和老師提醒菲菲多次,可菲菲怎么也改不了。奶奶說一只筆買來沒過幾天,筆蓋就會被菲菲咬得扁扁的,甚至很多筆蓋都被咬到斷裂。最厲害的一次,一個星期菲菲咬斷了十一只筆蓋,鉛筆盒里的筆都沒了筆蓋,光禿禿地躺在里面。菲菲也知道這個行為不好,因為咬筆蓋時,腦子里就一陣“短路”,常常會漏聽老師講課的內容,自然也就影響到了學習成績。她也很想改掉這個行為,也曾嘗試著不去咬筆蓋,但每次一上課或是一寫作業(yè),菲菲就會下意識地拿起筆蓋放到嘴里。

  我知道,菲菲的爸爸媽媽在她剛上小學二年級時就為了生計出了國。因為工作繁忙,爸爸媽媽很少打電話回來。她很懂事,從不說想爸爸媽媽。奶奶告訴我一個細節(jié):小學二年級,學校安排了一次親子活動?粗渌瑢W都有爸媽陪伴左右,菲菲的心里很失落。回家后,便偷偷躲在被窩里哭。從那以后,菲菲就開始咬筆蓋了,至今已經(jīng)持續(xù)了四年。

  我告訴菲菲奶奶,別擔心,對菲菲的這個“壞毛病”,大可視而不見,同時,通知菲菲的父母,盡量多地打電話回來,與菲菲聊聊天。用不了多久,菲菲會回到正常的。

  半年過后,菲菲奶奶來到我的診室,高興地說:菲菲不咬筆蓋了。

  【心理咨詢師手記】行為是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要解決菲菲的問題,需要了解她咬筆蓋這一行為背后內心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

  由于長期不在父母身邊,讓孩子的內心極度缺乏愛,于是通過咬筆蓋來補償內心愛的缺乏。當她咬筆蓋時,老師、奶奶就會關切地阻止她的這一行為,通過這個行為她感受到了身邊人士的關愛。因此,當孩子有類似咬筆蓋等“不良行為”,父母無需過分緊張,反而要忽略孩子的這一行為。同時當孩子主動向父母表達對愛的需求時,父母可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如父母可以說“寶貝,爸爸媽媽知道你的需要了,我很愿意滿足你的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好的行為被強化,讓不良行為消退! 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8089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