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先要“悅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言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有一個被派到山地小學去做替代役的學生告訴我,每天早上天未亮,小學生就翻山越嶺來到學校,直接去敲他寢室的玻璃窗,叫他起來開圖書館的門,因為他們想進去看書。從我們的經(jīng)驗中也知道,人天性是喜歡閱讀的,可是現(xiàn)在的情況卻是很多孩子不喜歡閱讀。這就要反思,我們教育出了什么問題?

  閱讀應該是“悅”讀,孩子心中想要讀才讀得進去。因此,補救閱讀必須先從學生的興趣開始,循循善誘,先引進門再談別的。

  其實誘導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沒有那么難,也不一定要念公主王子那類大人沒興趣的書。我們一直說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有時念點有挑戰(zhàn)性的書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與想象力。

  有一次一個學生“氣急敗壞”地來找我,說他開午托班的大嫂前幾天去醫(yī)院生產(chǎn)了,原來請好代班的老師在路上出了車禍,家里打電話來要他先去頂一下,直到他們找到人手。他很緊張,來問我如何做“猢猻王”。我那時手邊正好有一本野人出版社的《昆蟲偵探》,就跟他說:“你是動物系畢業(yè)的,講你的本行知識才能深入淺出,教學一定要生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里有幾個偵探故事,主角都是昆蟲,帶標本去,一邊講故事,一邊教孩子昆蟲生態(tài)!钡诙焖d奮地來找我,說:“昨天完全成功,小朋友聽到連父母來接都不肯走。”

  故事曲折有趣,又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態(tài),所以孩子聽了不肯回家。只要會講,內(nèi)容深一點沒關系,孩子反而學得多。

  首先,閱讀要盡早。

  一位家長在我演講完后到講臺前來問我:“新加坡為什么要求父母在孩子18個月大時,就要讀書給孩子聽?他又聽不懂,讀了不是白念嗎?”很多父母臉上也有同樣疑惑的表情。其實只要是正確地教孩子,就不會白費力氣。

  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huán)境里,沒有人專門教他說話,他會說話;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huán)境里,沒有人教他閱讀,他就不會閱讀。神經(jīng)學家認為,大腦中并沒有閱讀中心,它是很多區(qū)域在有任務時,抽離原來的工作,合力來完成閱讀任務,所以要練習久了才會熟練,才能一聲令下,各個“單位”都來各就各位幫忙。所以會閱讀真是件不容易的事,這件事一定要盡早做,越早越好。錯過了機會,這種各個部位合力工作的狀態(tài)就不容易形成,孩子就會出現(xiàn)閱讀困難。

  其次,不怕反復讀。

  為什么小孩子喜歡一直聽同樣的故事,看同一本書呢?研究者認為,這是他們還沒有掌握這個新的信息,還不了解它,所以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讀,從每一次的閱讀中去建構更多的神經(jīng)連結(jié),引發(fā)更多的背景知識,從而達到理解。一旦孩子理解了故事,就像最后一塊拼圖放上去,完成這幅畫了,他們就可以把這本書放下,去挑別的書來讀了。因此,這種重復讀一本書的現(xiàn)象多半發(fā)生在低齡幼兒身上,很少在大孩子身上看到。

  父母不許不耐煩。每一次的閱讀都會增加孩子大腦中神經(jīng)回路的連接,就像一個圓,頭尾相連了就圓滿成功,不需要再著力了。所以一個電動游戲破關之后,孩子就會對它失去興趣,但是在未破前,他會廢寢忘食地拼命去試,這些都跟大腦中的阿片感受體有關。

  最后,選書投其所好。

  研究發(fā)現(xiàn),男生與女生在選書的偏好上有所不同。女生喜歡故事類小說,男生喜歡非故事類的真實世界可用到的知識,如歷史人物傳記、如何制造汽車等,因此在引導入門時,男生女生讀的書可以不一樣。老師不妨從大人小孩都會喜歡的《包公傳》《七俠五義》等又真實又懸疑的歷史小說著手,先讀一段給學生聽,讀到最精彩處時,放下書,請學生自己去看。

  古人說“循循善誘”是有道理的,閱讀是習慣,需要誘導,若能與孩子一起讀,啟發(fā)他、教導他思考方式,那收獲豈不更大?只要有心,誘發(fā)孩子閱讀絕對不是難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939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