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寶一同感受音樂吧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才藝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桐爸是典型的少五音短六律之人,但從不吝惜自己的歌喉。一天,桐爸、桐媽帶桐寶外出,車上,桐爸全情投入、大聲地為桐寶演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叔叔拿著錢,對我說、對我說……”自我陶醉的桐爸終于忘詞了,只好向桐寶求助:“兒子,提個詞兒,對我說什么來著?”桐寶冷冷地看著他,漠然地回答道:“對你說,你唱得真難聽!”

和寶寶一同感受音樂

雨果說:“音樂、文學、數(shù)學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可見良好的音樂教育在寶寶智力潛能開發(f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帶領(lǐng)寶寶步入音樂的殿堂呢?桐媽就陪您和寶寶們一同感受音樂——

方法一: 感受音樂從胎教開始

有試驗表明:音樂胎教,對寶寶日后成長過程中語言、記憶、組織能力的發(fā)展都具有促進作用,準媽媽們多讓胎寶寶聽聽音樂吧,為他們唱歌或是伴隨音樂輕撫肚皮給他們做按摩都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二: 為寶寶演唱不要吝惜歌喉

寶寶出生后,媽媽的聲音會給他們帶來安全和溫暖,而寶寶對媽媽聲音中的音樂性又格外敏感,所以請媽媽不要吝惜自己的歌喉,多為寶寶演唱些童謠、兒歌,要知道這是增進親子感情的最佳方式。有的媽媽認為自己音準較差而羞于開口,其實這并不是問題,只要你用心去唱,寶寶就能接受到你的那份濃濃愛意。

方法三: 和寶寶一起“玩”音樂

把音樂教育巧妙地融合在親子游戲中,和寶寶一同在快樂的玩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這里桐媽就給您介紹兩個音樂親子小游戲——

游戲一: 敲敲打打的魅力

這個游戲是桐寶的最愛,飯后,唱起熟悉的童謠,合著節(jié)奏來上一場鍋碗瓢盆演奏會,敲擊不同質(zhì)地的餐具發(fā)出不同的聲響,讓寶寶辨別音色的高低,感受敲敲打打的魅力。

游戲二: 蹦蹦跳跳的快樂

蹦蹦跳跳是寶寶們的天性,選一首節(jié)奏明快的童謠,和寶寶一起快樂地舞蹈,不必在意姿態(tài)是否優(yōu)美,只要能讓寶寶感受到旋律的起伏、樂曲的律動就足夠了。對于那些不會走路的小寶寶,媽媽不妨把他們抱在懷里共舞一曲。桐媽還將這個游戲進行了延展,除了跳舞,桐寶還會變身為“小小指揮家”來一場激情澎湃的指揮秀,并根據(jù)音調(diào)的不同變換手位的高低、音樂的強弱改變指揮的力度。

方法四: 音樂教育從聆聽開始

音樂是聽的藝術(shù),對寶寶的音樂教育要從聆聽開始。桐媽會經(jīng)常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與桐寶分享,用自己的情緒帶動他、用自己的快樂感染他。

專家支招

0~8歲是寶寶音樂智能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所謂音樂智能是指對節(jié)奏、音調(diào)、旋律、音色的敏感度,其中包括察覺、辨別、表達、欣賞和創(chuàng)作音樂的能力。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關(guān)鍵期培養(yǎng)寶寶的樂感:對于0~1歲的寶寶來說,媽媽們要多給他們聽一些旋律優(yōu)美的樂曲,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領(lǐng)悟力;2~3歲的寶寶應著力于音樂節(jié)拍感的培養(yǎng),可以讓他們通過敲打、律動來感知節(jié)奏;3~4歲的寶寶則應從單純的節(jié)奏練習逐步擴展到旋律、音準的培養(yǎng);4歲以后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學習一些樂器的演奏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樂器學習并非越早越好,因為過小的寶寶肌肉發(fā)育不完全、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差,枯燥的樂器學習很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1688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