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不習慣主動問問題,更別提延伸討論了,因為我是媽媽,不是老師。
其實,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要看孩子的個性而定。很多孩子在父母念故事書的過程中,問題就多到快把父母逼瘋了,而且是天南地北、有關(guān)沒關(guān)地問個不停,常常讓父母大感困擾,真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xù)念下去!
有一位媽媽聽到我的做法,覺得非常驚訝,但也同時有種如釋重負的感受。因為她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觀念,總以為幫孩子念完故事書之后,一定要問些問題,不然好像就浪費了讓孩子學習的機會,自己也會有未能克盡媽媽職責的罪惡感。我“三歲的女兒很愛聽故事,但每次一念完,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問題,她都很排斥回答,甚至會為了回答問題這件事氣到哭!”唉,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縱然可以理解,但是把3歲的小孩逼到哭,媽媽的心里也不輕松啊。而這位媽媽在和我討論后,總算松了一口氣,她和女兒也從此得到了解脫。
別把念故事書想得那么嚴肅,延伸討論這一類的工作,就留給老師來負責吧!況且,真的非得讓孩子回答問題,他們才可以從中學到什么嗎?我倒是一點也不這么認為。孩子的心思是非常細密的,別看他們像是傻呼呼地聽著故事,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可能要比大人更強烈呢!
教育不應該只有目的性、競爭性,孩子的感受力更重要。但是,感受力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別人說的再多,不是自己的想法或感覺,都不叫感受力。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不愛在我說故事的過程中問問題,而總是安靜、專心地連續(xù)聽上好久好久,偶爾出現(xiàn)了問題和討論,他們也是充滿熱忱和興趣。我依稀還記得女兒小學二年級時,曾在暖洋洋的午后趴在沙發(fā)上,一口氣讀完一本章節(jié)故事書《小老鼠漂流記》,而她合上書本時,不禁贊嘆道:“這本書棒極了!”這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力,所有的東西都留存在她的心里,這是誰也拿不走的!
所以,媽媽要做的工作就是,給孩子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如果還有力氣,不一定要問問題,再多念一本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6751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