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目錄: 1.寶寶打人的習慣怎樣糾正
2.寶寶打人家長如何自處
3.寶寶打人的原因
4.家長對待寶寶的打人行為要注意
1、立規(guī)矩。這并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復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2、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3、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后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回來,就打小朋友。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請他還回來。
4、關(guān)心他的病痛,疲倦,饑餓,盡量替他解決好。
5、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并在以后著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6、提高自信。經(jīng)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寶寶打人家長如何自處
首先,家長要接納孩子的社交困境,從心開始對寶寶設身處地的考慮
專家羅文浩認為,“很多時候,成年人往往誤解了孩子的世界。”“兒童的社交能力并非意味著他必須彬彬有禮、見誰叫誰、謙讓合作、沒有沖突,兒童社交能力的發(fā)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教給他,他就會了,一勞永逸了。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fā)的。無論成人還是兒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認可他人存在、體會他人情緒、接納他人行為,這些都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才能練就!
其次,家長要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沖突”
小巫說:“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家長們往往備感頭痛。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沖突是壞事情。我們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沖突,就意味著關(guān)系破裂,所以我們一向避免沖突、壓制沖突。因此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動物界學到一些東西: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fā)進程。打鬧是在為幼獅成年做準備!
再者,家長要耳濡目染學禮貌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示范社交場合的禮節(jié),比如見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見等。平時在家里,家人之間要注意使用文明語言,如“勞駕”“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別客氣”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會將這種禮貌內(nèi)化,日后時機成熟,他自己準備好時,會自然融入行為當中。
最后,家長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寶要懂分享
讓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則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訴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家長說了算,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在家里,讓孩子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quán),未經(jīng)許可,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邊,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8884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