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個小孩哭得死去活來,原來就是因為一件簡單得何足掛齒的事?墒呛⒆右豢,小事就化大了。為什么哭得如生離死別那樣痛苦呢?可能只是因為父母要求孩子向陌生人打個招呼、被逼著坐上蹺蹺板、被爸爸媽媽帶到成人泳池較深的一處、在生日宴會上見到一個小丑……
膽子,是慢慢練出來的
在阿李媽媽的記憶中,哭得最深的童年經(jīng)歷是第一天上幼兒園,一個人從未去過一個陌生環(huán)境,而且沒有父母在身邊,所以,哭幾聲也不為過吧。不過,那也只是哭了一天而已。阿李媽媽很小就明白,再哭也沒有用,因為家人根本不在身邊,沒有人會來逗我們,所以,還是別浪費眼淚了。
在送sistermoon上幼兒園時,聽說班上有的孩子要哭上兩個星期才肯罷休,這種性格說是倔強也可、膽小也可,但是不論怎樣,總有一天這哭聲是要收起來的。
有位朋友的小女兒特別愛哭,哪怕是讓她抱著救生圈下泳池,她也可以哭上半小時,然后一直依在媽媽懷中,不許媽媽離開半步。小孩子依戀媽媽是正常的,有依靠當(dāng)然是盡情依靠,問題是,小朋友長此以往只會練成“膽小如鼠”,對誰都沒好處。
有時見老外父母教小朋友,說放縱也可,說放心也可,外國小孩就是勝在膽子夠大。一次在泳池見到一位洋太太在泳池中,一手抱著一個未滿一歲的嬰兒,一邊訓(xùn)練四五歲大的女兒游泳,她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求大女兒放開手,自己去游一段路程,雖然孩子本來很不愿意,但最后還是學(xué)會了游上一會兒。
孩子的膽,很多時候是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
跟陌生人說話
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父母教導(dǎo),千叮囑萬叮囑“別跟陌生人說話”,但是到了21世紀,小朋友都要建立待人接物的風(fēng)度,恐怕不能不跟陌生人說話,甚至有些父母就怕子女不肯跟陌生人說話,否則要考名校見校長、老師,人家十問九不應(yīng),就肯定不會被取錄。
見到陌生成年人或相熟成年人就躲在父母背后的孩子,倒是也屢見不鮮。其實,父母都希望小朋友能大方得體一點,問題是如何去教呢?有時候越叫小朋友跟人打招呼,他們就越是不叫,真不知是膽小還是反叛。
阿李媽媽的大女兒moonmoon原本也是怕丑之人,但這都已成為過去的事了。如今朋友見到她都沒有覺得她內(nèi)向膽小,這是因為從她開始能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阿李媽媽就不斷制造機會,讓她跟陌生人說話。
其中一個令moonmoon無法抗拒的機會,是在餐廳或快餐店點雪糕時,因為阿李媽媽很明確底表明,如果moonmoon自己不去買或跟服務(wù)員說要什么雪糕,那么她就不會有雪糕吃。
老外常說:“你想要,就要自己去爭取,沒有人會給你。”聽說過有些成年人在長大后仍然怕跟陌生人說話,甚至乘小巴時都不能在目的地下車,原因是不敢大聲呼叫“請停車”。
已經(jīng)是21世紀了,不可以教小孩子不跟陌生人說話,請告訴孩子:“你可以跟陌生人說話,但別跟陌生人離開。”
信心,從朗誦開始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有很多不同的途徑,但加速自信心建立往往是在接受過挑戰(zhàn)之后。阿李媽媽念中學(xué)時曾被老師挑選參加朗誦比賽,這是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在老師的訓(xùn)練和一兩次臺上經(jīng)驗之后,阿李媽媽發(fā)現(xiàn),站在臺上說話并不是那樣可怕的一回事,既然可以站在臺上說話,那么在臺下和日常生活中就更容易。
朗誦是鍛煉膽量的一個好方法,而且還可以學(xué)習(xí)說話的藝術(shù)。
moonmoon曾在幼兒園時參加朗誦比賽,在小班也拿過季軍,但這風(fēng)光只是其中一面,大家很難想象,這個小女孩之前連望著人說話的膽子都沒有。很幸運的是,我們在幼兒園遇到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她讓moonmoon參加雙人朗誦,同時鍛煉2個小孩的膽量。有人陪著上臺,膽子真是可以大一點,人也放得開一點。雖然那一次沒有拿獎,但可以令moonmoon第一次踏上舞臺,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之后,每年阿李媽媽也堅持讓moonmoon參加一至兩個朗誦比賽,念一些短短的詩,以免疏于練習(xí)而功虧一簣。經(jīng)過兩三年的朗誦,moonmoon已經(jīng)不再怯場,現(xiàn)在她說上臺時還有一種興奮的感覺,而不是畏懼。
同樣地,阿李媽媽也讓小女兒sistermoon參加朗誦,再一次實踐自己一套建立信心的理念。
上臺的自信
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大明星也會怯場,只是他們幾經(jīng)辛苦克服了,巨星背后的故事,并不是每個細節(jié)都眾所周知。
美國著名男演員德格拉斯,很清晰地記得怯場怎樣折磨他和阻礙他的事業(yè)發(fā)展,他說:“我與戲劇學(xué)院臺下的一個垃圾桶為伴,嘔過之后便上臺。我克服了,但要花很多時間。”
聽說很多名人都是害羞的,林肯、愛迪生、愛因斯坦都不愛在人前說話,更何況上臺演戲?
戲劇的訓(xùn)練可令人在臺上放松,而曾經(jīng)有人教阿李媽媽,別看觀眾的臉孔,視臺下云云觀眾如一個森林,這樣就會減少看見人們凌厲的目光。
除了對觀眾視而不見,深呼吸也是很好的定神方法,因為人在緊張時會不自覺地急促呼吸,那么靜氣就可以平心,用生理來控制心理。
其實,上臺表演是極好的膽量和自信訓(xùn)練,開始訓(xùn)練的時間越早,將來的顧慮就越少。學(xué)習(xí)朗誦、演戲的最終目的,不一定是為了當(dāng)明星、歌星,現(xiàn)代社會出來做事,誰都需要與人溝通,如何得體、大方是重點,也將會是一個人相比其他人的優(yōu)勝之處。
在臺上做到了,在臺下的自信就更加綽綽有余。
制造自信環(huán)境
小孩子的自信從哪里來?其實只要注意一下爸爸、媽媽擁有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也相差無幾。例如說一些自信心爆棚的家庭,媽媽?浜⒆釉趺丛趺绰斆,那孩子也會以為自己是地球上最醒目、最聰明的人。
小朋友需要別人的確認,如果你告訴他糖是咸的、鹽是甜的,那么在經(jīng)過十個人確認之后,他就會深信。同樣,你告訴一個小孩他可以做到十次,又或者他不可以十次,他一樣也會相信。
失明失聰?shù)暮?middot;凱勒(Helen Keller)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是因為她擁有一位充滿愛心的老師安?蘇利文(Anne Sulliman)。由不會說、不會聽至成為哈佛大學(xué)的畢業(yè)生,你可以想象,這當(dāng)中需要多少自信才能成功?
改變命運需要2個條件,一是運氣,二是自信。既然運氣不能掌握,那就要完全靠自信,而自信背后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
在一些校際比賽的場合,見到某些傳統(tǒng)名校的學(xué)生,其實并不知道他們的本事到底有多少,但是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是充滿自信,能向競爭者擺出下馬威。這是因為“自信”就是這些傳統(tǒng)名校的風(fēng)格,這也是為何家長對子女入名校如此上心的原因之一。
不過,學(xué)校也只能幫一部分,如果自己技術(shù)不濟,那么這份自信就是虛的,結(jié)果終究也是輸。這好比名貴跑車斗普通品牌車,如果駕駛技術(shù)不濟的話,名車也可以落后,而且輸?shù)酶蟆?/p>
自己哪兒好,自己哪兒不夠好
相信自己的好,知道自己哪兒不夠好。
我以為“自信”并非覺得自己什么都行,而是大概了解自己的能力到什么程度,同時樂觀、積極地參與,并坦然接受成敗的結(jié)果。
世上總不可能有人什么都贏,而且長勝。“sure win”的態(tài)度不可以24小時掛在心頭上,萬一輸了,人就可能崩潰。很多從小到大在學(xué)業(yè)成績上表現(xiàn)很出色的人,踏入社會做事后卻自視過高,很難與人相處,所以人際關(guān)系搞得不太好,也直接間接阻礙了事業(yè)發(fā)展?墒,有些自信心很強的人,在遇到危機時總是先怪別人不夠好、不懂得處理事情等,一次如是兩次如是,終有一天要怪罪全世界。而一個憎恨全世界的人,是沒辦法活得開心的。
調(diào)節(jié)自信是一門高深的學(xué)問,這好比有蓋世武功但又不主張動武。每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其實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事實上,要競爭就是要贏別人,但同時又要明白,有競爭便有失敗的機會,我們怎能保證在人生中一次失敗都沒有?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要有自信卷土重來,再接再厲。在一個人處于低潮期時,自信更顯重要。
有人說:“有自信的人,也能贏取別人的信任。”做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這樣才能令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同時,父母對自己也要有信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9734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