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生命之韌,那一”閱讀理解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記敘文閱讀,完成問題。生命之韌

 。1)那一,天大旱。夏收以后,老天爺就再也沒有痛快地下過一場雨。一口一口的池塘被炙烤得快要發(fā)瘋的鄉(xiāng)親們舀了個底朝天。

 。2)當大人焦慮不堪時,孩子卻樂不可支,沒有什么比得上在快要干涸的池塘里抓魚來得有趣。山塘里的大魚小魚、泥鰍蝦米、田螺蚌殼被我們收拾得干干凈凈。

  (3)一個月之后,山塘的淤泥開始硬結發(fā)白;兩個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橫七豎八地裂成了無數(shù)不規(guī)則的小塊片,裂縫窄的四五公分,寬的有一尺以上。

  (4)直到秋收以后,嚴酷的旱情才有所緩解。過時下起了大雪,雪化后山塘里終于有了淺淺的一洼碧綠,但清清的淺水中連一只活著的蟲子都看不到。

 。5)陽春三月,細雨綿綿,山坡上的雨水全注入塘中,山塘中一片渾濁。五六月間,山塘里的水澄澈清亮起來。有一天,我在池塘邊溜達時,突然眼前一閃,魚!一串串小魚兒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弋嬉戲。再仔細一瞧,喲,還有小蝦米、小泥鰍呢!

 。6)我納悶了:小魚兒是從哪鉆出來的?這是一口山水塘,沒有別的水源呀。于是我跑回家求證大人。父親說:“有水就有魚。有什么大驚小怪的!边@回答等于什么也沒說。

 。7)問母親。母親遲疑地說:“說不定是有人放養(yǎng)的吧?”這回答和沒說差不多。

 。8)問姐姐。姐翻了半天白眼,說:“我知道了,是山上的毛毛蟲變的!”這回輪到我翻白眼了。

 。9)奶奶聽到了,癟著嘴說:“那是魚蛋蛋變的!蔽艺f魚蛋蛋不早就烤干了嗎?奶奶說:“那魚蛋蛋可厲害呢,三都曬不死的。”

 。10)我仍然將信將疑。上初中時,我把這個難題送給了生物老師,生物老師撓了半天下巴,說:“可能是泥塊里有存活的魚卵吧。”

 。11)我不再追問。魚兒一定有一種特殊的延續(xù)生命的方式,就像:哪怕是陽光無法透射的深海,也有無數(shù)的生物在暢游,抑或是千的冰層下也有生物在潛滋暗長。

 。12)頑強、堅韌、不屈不撓,野火燒不光,干旱炙不死,洪水蕩不盡,地震摧不毀……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13)很多過去了,但那山塘中的小生靈的神秘、頑強、執(zhí)著,常常讓我的心房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悸動,讓我時常生出一種對各種生命群體的深深的敬意。(節(jié)選自《青文摘·綠版》2008第12期,有改動)

  1、閱讀全文,概括(1)——(3)段的主要內容,并簡要說明作者的寫作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詞語的表達效果。

  兩個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橫七豎八地裂成了無數(shù)不規(guī)則的小塊片,裂縫窄的四五公分,寬的有一尺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個人物形象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來源:內蒙古自治區(qū)期中題 答案 1、內容:寫天大旱,山塘開列了。用意:交代環(huán)境,為下文寫小魚的出現(xiàn)作鋪墊。

  2、運用數(shù)量詞,具體地表現(xiàn)出山塘干裂的程度。

  3、“我”是一個勤學好問,具有探究精神的孩子。起了連貫全文內容的線索作用。

  4、感悟要點:生命的頑強執(zhí)著,生命的偉大,生命的令人敬畏,生命的神秘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uedu/jixuwen/418601.html

相關閱讀:《柔軟的父親》閱讀答案
張抗抗《窗前的樹》閱讀練習及答案
“在B縣辦完公事,明早要回省城”閱讀理解答案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閱讀理解答案
“四通公司的人事部經(jīng)理戴維先生告訴我”閱讀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