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文言文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現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文言文,完成10~13題。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汝何不讀書?”子良曰:“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帝異之,即召后還縣。

子良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郡閣下有虞翻舊床,罷任還,乃致以歸。后于西邸起古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進號車騎將軍。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 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fā)教撰錄。

武帝不豫,詔子良甲仗入 延昌殿侍醫(yī)藥。子良日夜在殿內,太孫間日入參。居幾月,武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武帝俄頃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子良素仁厚,不樂時務,乃推蕭鸞。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弊恿妓疽。太孫少養(yǎng)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愛,既懼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與文惠太子同好釋氏,甚相友悌,其勸人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進位太傅,增班劍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遣人視,見淮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尋薨,年三十五。

(《南史?蕭子良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

B.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

C.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

D.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斛”, 泛指多斛。斛,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

B.“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即“太子”。

C.“不豫”,“豫”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諱稱。

D.“友悌”,與朋友相友愛!吧曛孕€┲x”,即把孝順父母、朋友友愛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蕭子良孝順有加。母親裴后因與武帝不和睦被送還,年幼的蕭子良心中不悅,廢書不讀,這觸動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蕭子良重義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他死后,蕭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蕭子良還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

C.蕭 子良禮遇賢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宣揚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子良也讓人撰錄。

D.蕭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傳位于子良,在遺詔中讓子良輔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5分)

(2)居幾月,武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5分)

10.B

11.D(“友悌”“悌”均為兄弟友愛,不是朋友友愛。)

12.D(根據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無意傳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傳言。)

13.(1)蕭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禮遇賢才,喜愛文士,全心全意對待賓客,天下有才學的人都聚集到了他這里。(“清向”“禮”“傾意”“焉”各1分,大意1分)

(2)過了幾個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內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經穿上了喪服,人們議論懷疑要立蕭子良為帝。(“居幾月”“暴漸”“皇懼”“物議”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字云英,是齊武帝的第二個兒子。自幼聰敏。武帝在贛縣任職的時候,與裴后關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經上路了,蕭子良當時年紀幼小,在廳堂前很不高興。武帝對他說:“你怎么不讀書?”蕭子良說:“我娘在哪里?為什么還要讀書 !”武帝感到很奇異,便召裴后回到了縣里。

蕭子良重道義、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先死了,蕭子良便賜給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個人的賦稅,供給她柴草?らw下有虞翻的舊床,蕭子良罷任回家,便把床帶回來了。后來蕭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

武帝即位,封他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擔任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晉升為車騎將軍。蕭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禮遇賢才,喜愛文士,而全心全意對待賓客,天下有才學的人都聚集到了他這里。他喜歡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讓他們撰寫文化教育的論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蕭子良也讓人撰錄。

武帝生了病,詔令蕭子良帶著侍衛(wèi)到延壽殿侍奉服藥。蕭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內,太孫每隔一天進去參見一次。過了幾個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內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經穿上了喪服,人們議論懷疑要立蕭子良。武帝不一會又蘇醒過來,問太孫在哪里,于是召東宮的衛(wèi)士都隨著進宮,遺詔讓蕭子良輔政,蕭鸞 知尚書事。蕭子良一向仁厚,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便推薦蕭鸞,詔書說:“事情不論大小,都要跟蕭鸞商量!边@正是蕭子良的愿望。太孫從小就養(yǎng)在蕭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對他很慈愛,此前他曾經很害怕不能被立為繼承人,從此深深地忌恨蕭子良。

蕭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歡佛教,非常友愛,他勸人做善事,從不厭倦,由此最終招致了很大的名聲。蕭子良被晉升職位為太傅,增加儀仗為三十人,本官依舊,解除侍中職務。隆昌元年(494),加給他特殊的禮制,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趨步,贊拜不用報名,升任都督南徐州。這年他病情很重,對身邊的人說:“門外應該有異常情況!迸扇巳タ矗娀春又械挠 魚無數,都浮出水面涌向著城門。不久去世,年齡三十五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uedu/xiandaiwen/1334410.html

相關閱讀:格天閣 閱讀附答案
沒有匠心,有業(yè)余精神也行 閱讀附答案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 閱讀附答案
后悔不及的大公雞 閱讀附答案
現代文閱讀訓練:《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