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yǎng)責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备赣H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后還我!睆拇,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范: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并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后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fā)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 捕捉成才敏感區(qū)
教育典范: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fā)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yǎng)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鼓勵技巧
幼兒建立自尊的過程包括幼年期的任何事-從學會上廁所到放桌子到制定較長的決定等等。當你的孩子發(fā)展這些技能的時候,注意這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是很重要的,當她開始學寫自己的名字,任何小小的進步都應該得到在電冰箱上記錄的獎勵,同樣你也應該關心并談論她做的正確的事,如:“我看見你自覺地做作業(yè),而且克服了困難,完成了20道題目,你真棒!”
如果你想夸獎孩子,直接贊揚他所做的事,如:“我看見你拿了禮物后,向奶奶道謝,你想得真周到,真有禮貌!”;“我注意到你把餅干分給弟弟吃,你真大方!” “我知道盡管你不想收拾房間,但是還是收拾了。所以我決定帶你去看電影!钡鹊鹊男Чh比說那些一般的表揚如:“你真好”“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的效果要好的多。
無論你想教孩子什么,都應該先示范一下并且給予口頭上的指引,讓他們清楚的知道你所期望的目標。如:“現在應該送積木寶寶回家了,把它們放到藍色的盒子里。我們一起來吧!碑斒虑樽龊昧耍銘撜f:“謝謝你幫我的忙!
引導孩子朝目標努力并且不讓他感到任何愛的壓力是很重要的。當然,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學會上廁所是很開心的,但是如果他偶爾一次尿濕了衣褲,你也千萬不能讓他造成一種印象-你不愛他了,哪怕就那么一會時間。確實,看到孩子成績報告單上的A是一件讓你自豪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一個A,你也不應該就此少愛他一點,因為他能感受到。
父母應該怎樣配合成功學習的必要條件去引導孩子學習呢?以下五點可作參考。
1、美化環(huán)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讀書,那么,家中應該有書、雜志、報紙。孩子在書香環(huán)境中成長,自然會喜歡接近書,喜歡看書。但是,這個環(huán)境還必須是簡化了的,不能太嘈雜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地學習。
2、正面語言,以身示教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該……做”,而不是只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后再親自示范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說會,那么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3、給他一點空間
孩子專心在做某一件事時,不要去打擾他。第一件事還沒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讓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則,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養(yǎng)成放棄的習慣,怎會有始有終呢?
4、和孩子一起游戲
從游戲中可以訓練他的一些基本能力(如:形成簡單的數的概念)。有時也可以將復雜的學習活動分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勵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贊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69430.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