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jīng)歷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也是最頭疼的問題,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需要做哪些才能幫忙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孩子在叛逆期中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愛上學,逃課,和家人各種頂嘴,總之就是討厭學習,那么兒童青少年厭學的癥狀表現(xiàn)有哪些呢?根據(jù)厭學的嚴重程度不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兒童青少年厭學的癥狀表現(xiàn)。
一、輕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對上學不感興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壓力又不得不走進學校。在校學習狀態(tài)消極,學習效率低下。盡管有時候用功了,但效果不佳,并且感到學習非?菰铮翢o興趣。如果家長不督促,很少主動學習,不會主動的去涉及其他學習內(nèi)容。
二、中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為一學習就覺得疲勞、要完成某一學習任務,需要家長用物質激勵,常常幻想自己有多成功、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很少去弄明白到底是為什么,花在電視、電腦和娛樂上的時間比學習時間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不會提前做計劃等。有的甚至一提到學習就頭疼。
三、重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為從心底產(chǎn)生對上學和學習的厭惡情緒,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不參加考試,遲到、早退,與老師發(fā)生激烈沖突,學習成績嚴重下降。最終可能會選擇退學、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當孩子出現(xiàn)學習的問題,往往看到的都是焦急的家長,四處求助該如何糾正孩子、制服孩子,認為問題都是出在孩子的身上,因為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誨、孩子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或是認定了孩子已經(jīng)變得非常惡劣。于是寄希望于某個人可以給出徹底改變孩子的錦囊妙計。但是,遺憾的是,持有這種心態(tài)的父母,通常都會失望。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數(shù)不理想,不愛學習,就焦慮不安,心急如焚,接下來的動作就是發(fā)火、打罵、口不擇言、嘮嘮叨叨。
這就好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來還沒被雨淋到,結果被家長用壞脾氣的批評啦、責罵啦,推了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結果孩子索性讓雨淋個濕透——反正已經(jīng)濕了!自己沒救了!其實,孩子的厭學,厭的不是學習,而是讓他沮喪的心情;孩子的逃學,逃的不是學校,而是讓他痛苦的關系。孩子的學習樂趣是建立在與父母和諧輕松的關系中,以及父母對自己的信任與鼓勵之中。改變孩子,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父母自己的心態(tài)與教育方法,否則,任何的方法都難以取得有效的作用。
1了解自己
你是合格的父母嗎?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成為其一生的第一任教師,共同生活在一所房子里,接觸的時間最長,關系最為親密,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悄無聲息而深刻地影響著白紙般的孩子。當孩子開始上學,雖然家庭教育的影響逐步讓位于學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早期的家庭教育直接關系著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目的的確立。因此,當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希望孩子發(fā)生改變之前,父母需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恰當了。
2改變自己
父母必須要先做的很多家長當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提不起興趣時,或者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學習方面問題時,往往一味的認為就是孩子的問題,“孩子太懶”“孩子沒有上進心”“孩子太貪玩”......于是詢問朋友、請教專家,寄希望于尋找一些方法來管教孩子糾正孩子,結果卻總是不盡如意。首先,學習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過程,也充滿著孩子成長中的十幾年時間,在這其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其次,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更多的是與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相關聯(lián),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樹立充足的學習信心都是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因此,要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狀態(tài),父母們不能忽視自己在引導和教養(yǎng)孩子方面應承擔的責任,首先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做法。
3幫助孩子
一、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與特長,與學習相結合。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jīng)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調(diào)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孩子,一沒有特長,二成績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習慣,如常上游戲廳玩游戲。
二、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作為孩子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讓孩子既能在學習中也能在生活中時時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三、正確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
一些家長期望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反差很大,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為難和厭倦情緒。事實上,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家長應尊重客觀事實,不應非理性地要求跨越發(fā)展;硬讓第一學期考了60分的孩子,第二學期非考到100分。家長提出連孩子跳一跳都夠不著的目標,自然會刺激和破壞心理平衡,導致他們產(chǎn)生厭學、甚至畏學、逃學、棄學的心理。正確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確定既能達到又能不斷超越的學習目標,實施梯度發(fā)展策略。在希望中學習,才會生成更強的學習欲望。
四、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么,學習到底有什么意義,現(xiàn)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diào)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释麑W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
作為應對,要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松,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五、明確學習目標
在很多孩子、甚至家長的心里,學習的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為了考上名牌大學,這似乎成為了全部的生活意義。于是一旦當學習出現(xiàn)困難時,孩子及家長就會覺得沮喪、焦急,無路可走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擁有知識,為了自我發(fā)展。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孩子進行有目標的學習,學習才會充滿動力。學習目標可以分為三類: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這樣的目標才會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孩子也會更清楚的了解學習的過程和步驟。
六、樹立學習的信心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決”。厭學孩子的顯著特點多是自信心欠缺,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體驗到成功喜悅的機會,幫助他們找回自信。一次工整的作業(yè)、一次檢測的點滴進步、一次瞬間的靈感……都是孩子樹立信心的元素,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夸獎和表揚,讓孩子產(chǎn)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強化自我概念。孩子傾訴和宣泄厭學心理,家長要多傾聽、多寬慰、多疏導、多鼓勵,以家長的耐心和信心感染子女的信心。
七、制訂學習計劃
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但不是唯一的。孩子的發(fā)展不僅需要學習的能力,也需要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好的學習計劃可以幫助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自動學習的習慣,也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做自己愛做的事。當學習不再成為孩子的全部時,孩子也就不會再恐懼學習成為約束自己的事情。制訂學習計劃既要充分考慮孩子的體質、興趣、性格、生活環(huán)境、最佳學習時間等因素,也要全面考慮各門功課的特點及孩子的掌握程度。
八、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
獲得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體驗,會讓人產(chǎn)生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正能量。這種情感上的愉悅可以激發(fā)孩子好好學習的愿望,也可以改善孩子厭學的情緒,從“要我學”變?yōu)?ldquo;我要學”。一方面,太容易或者太困難的內(nèi)容都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將學習內(nèi)容劃分階梯,讓孩子在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過程中由淺至深、由易至難的掌握知識;另一方面,很多家長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總是全神貫注于孩子的缺點,使得孩子形成一種觀念“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欣賞”,于是干脆就不學了。從來沒有體驗過成功的快樂,自然就不會努力去爭取成功的經(jīng)驗。
九、培養(yǎng)意志力,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大部分孩子的厭學情緒,或由學習中的困難派生,或由學習中的“高原現(xiàn)象”引起。對于學習中的困難,家長應以通俗易懂的事例告訴他們:學習是一種艱苦的思想勞動,需要持久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和挑戰(zhàn)困難,不應氣餒和畏縮。學習中的“高原現(xiàn)象”,是指許多孩子雖然經(jīng)過努力學習,但因進步緩慢、成績平平所反映出來的焦躁、壓抑、厭煩、畏難等情緒信號,家長須幫助他們及時調(diào)整和改變學習方法和策略,盡快從情緒陰影中解脫出來。如果孩子確實在學習中遇到無法逾越的實際性困難,可以告訴他們選擇“暫時放棄”,積極積蓄知識和能量,時機成熟再予以克服和解決。這樣利于緩解目前的學習壓力,抑制厭倦情緒的蔓延。
十、掌握一些考試技巧
有的孩子平時學得很好,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總是不能發(fā)揮出正常的水平;甚至在考試的時候情緒不好,或者失眠,或者生病,以至于考場失常。這些狀況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都是不小的打擊,致使考試挫敗成為了很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一般來說,考試不僅是在考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要考驗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所以在孩子平時努力學習的同時,還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考試技巧。(具體內(nèi)容請參閱《考試焦慮》專欄)
十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不良,也是孩子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學校中,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經(jīng)歷、性格特點、行為習慣都有很大差異。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因此與同學、老師的關系就是影響學習非常的因素。輕松的融入集體生活,開心愉悅的與伙伴相處,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如果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冷漠,孩子就會感到孤獨和不安,不愿意待在這個學習的環(huán)境中,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厭世情緒都會隨之產(chǎn)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91641.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