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方法!

寶寶觸電了你該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dǎo)語: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兒童因觸電而死亡的人數(shù)占兒童意外死亡總?cè)藬?shù)的10.6%。而在孩子的頭腦中對于電的認識還很模糊,他們不知道觸電是一種怎樣的危險。為了使孩子遠離危險,爸爸媽媽有必要了解與電有關(guān)的安全知識以及常見的急救措施。

事件重放

妞妞兩歲半了,她特別喜歡用東西去戳各個地方的小孔,包括插座。有一天早晨她把打毛衣用的鋼針戳到了插座里,手一麻,鋼針一彈,就把嘴唇和牙戳出了血,把妞妞的爸爸媽媽嚇壞了,還好醫(yī)生檢查沒有什么問題!妞妞的媽媽說平時也會警告她不要亂動插座和電器,但沒有有效的采取保護措施,這件事情發(fā)生后感覺非常后怕。

妞妞的故事給父母一個提醒:當父母告訴孩子觸電危險時,孩子可能并不清楚這些危險意味著什么。

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網(wǎng)絡(luò)”(中國)聯(lián)合進行的《中國三大城市(京、滬、穗)兒童意外傷害狀況及家長認知水平調(diào)查》顯示,只有46.5%的家長認為孩子有發(fā)生意外傷害的可能性,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父母看來,“觸電危險、不要隨便亂動電器”這些都跟孩子講過,“他們應(yīng)該會提高警惕。”而事實上,大多數(shù)孩子并不清楚這些危險意味著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避免受傷。

孩子的安全對每個家庭來講,尤為重要。下面我們聽聽專家對妞妞的故事的解釋,看看父母怎樣做對孩子才是最安全的。妞妞觸電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用電設(shè)施沒有采取很好的保護措施,這也是很多孩子發(fā)生觸電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專家:王雷 北京新世紀國際兒童醫(yī)院急門診主任)

家是每個小孩子主要的活動場所,孩子的好奇心又比較強,會對很多東西感興趣,他們可能也會象妞妞一樣去戳各個地方的小孔,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里用電設(shè)施的安全。家里的一定要選擇質(zhì)量有保證的電器,并且把家里的各種電器安裝要符合安裝標準,開關(guān)、插座、電線等都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或者采取相應(yīng)的安全措施。父母要考慮到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能力較低的特點,改善家庭用電的硬件設(shè)施,消除用電安全隱患。

妞妞媽媽對孩子用電安全的教育和監(jiān)管也是不夠的。雖然妞妞媽媽平時告訴過妞妞不要亂動插座、不要亂動電器,但是忽略了孩子天生好奇好動,硬性限制其活動,沒有起到很好的防范效果。生活中還有很多父母也存在像妞妞媽媽一樣的問題,所以父母要耐心的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告訴她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為什么不可以,會帶來什么危險等。父母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jiān)管,最大程度避免觸電事故的發(fā)生。

孩子觸電后的急救措施:

不要看到“急救”這兩個字就馬上聯(lián)想到那是醫(yī)生的事。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如果父母能采用一些急救方法予以正確處理,一方面對贏得寶貴的時間,為醫(yī)生做好急救的前期工作有巨大幫助,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減輕孩子的痛苦,減少留下后遺癥的可能。

1 切斷電源

如果你的孩子觸電,首先要切斷電源,切忌用手或潮濕物品直接接觸孩子和電源,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塑料玩具等非金屬物體將孩子和電源分離,或立即關(guān)閉電源開關(guān)或總閘斷電。

2 用呼喚或輕拍肩部的方法判斷孩子的意識狀態(tài)

神志清楚:如果通過身體的電流很小,觸電的時間較短,脫離電源以后孩子只感到心慌、頭暈、四肢發(fā)麻。要讓他平臥休息,暫時不能走動,并在孩子身旁守護,觀察呼吸、心跳情況。皮膚灼傷處敷消炎膏以防感染,也許表面看起來問題不大,但實際上它可能破壞你孩子的皮膚、動脈和機體組織,待病情穩(wěn)定后去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神志不清:如果觸電時間較長,通過人體的電流較大,此時電流會通過人體的重要器官(心臟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害,孩子表現(xiàn)為神志不清,面色蒼白或青紫等表現(xiàn),就是我們稱作的電休克,必須迅速進行現(xiàn)場急救,同時呼喚他人打120電話并協(xié)助搶救。

3 開放氣道

讓孩子面朝上平臥,一手放在額頭上將頭略微后仰,另一只手將下頜輕輕抬起,判斷孩子有沒有呼吸。

4 人工呼吸

如果孩子沒有呼吸或呼吸不規(guī)整,要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對孩子實施口對口吹氣:將鼻孔捏緊,施救者吸一口氣,包住孩子的嘴,將氣吹進孩子的口中,吹氣時要觀察孩子的胸部,輕微起伏即可,避免過度進氣引起肺泡破裂。吹氣后要停留1秒鐘再離開孩子的嘴,使其胸部自然回縮,氣體從肺內(nèi)排出,連續(xù)2次吹氣。如果是小嬰兒,可以給予口對口鼻的人工呼吸,將施救者的口完全包住孩子的口鼻,操作程序與口對口人工呼吸一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10230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