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到了兩歲之后,自己動手的欲望大大增強。爸爸看報紙,他要幫著翻幾下,結果,把報紙撕了;媽媽剝豆,他覺得有趣,嘩拉一下,剛剝好的豆子撒了滿地……?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開始變得調皮了,總是搗亂。其實,這是孩子求知欲和自主性的真實顯現(xiàn)。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什么也做不了,這也不讓孩子動,那也不讓孩子碰,結果孩子大了,很多事情都不會做,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差。還有一些父母雖然知道應該讓孩子動手做,但是由于忙,總是三下兩下就把什么都給作了,孩子沒有機會。?
明智的父母會利用孩子開始要自己動手的時機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他們讓孩子自己做并與孩子一起做,在動手中啟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孩子的才干,讓孩子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品質,并進而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有些人會說,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又只有一個孩子當然舍不得讓孩子干這干那了。但是只要觀察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發(fā)達國家,生活水準較高,但那里的兒童動手能力卻并不差,這是由于,他們的父母推崇“自己動手”,從小就讓孩子干,并同孩子一起干。?讓不讓孩子動手做,抽不抽出一定時間同小寶寶一起做,是衡量父母育兒觀的一把尺子,我們可不要不及格喲。?除了與孩子一起動手干家務勞動外,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趣的動手,練習與孩子一起做。?
孩子都愿意到大自然中去,特別是2~3歲的小寶寶每次出門都會興致勃勃,東張張、西望望,小眼睛不夠使,他們還要不停地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當然是給孩子講述各種知識的好時機,如果利用這一機會,并讓孩子再動手做一些有趣的事,孩子會更加興奮,學到的知識將記得更牢固。?
在帶孩子出去郊游時,不妨先同孩子一起制一個紗網,并拿一個本子,在告訴孩子動植物名稱、特征等時,可以讓孩子收集一些標本。捕到的昆蟲,讓孩子觀察一下它的特點,告訴孩子它有什么習性,將之帶回家后,讓孩子動手把它制成標本。當然,怎么做,大人要指導并參與的。也可以讓孩子采集一些植物,夾在本里,回到家中,同孩子一起將之做成書簽。這樣會比單純帶孩子出門收益更大,孩子也會更顯愉快。?
與孩子一起做些小手工也是很有趣的事。開始時,告訴孩子今天做什么,比如“小狗啃骨頭”,然后,握住孩子的小手,教孩子怎么做,并讓孩子自己用剪子剪直線和非關鍵處。一會兒,一件小玩藝就做成了,孩子會從動手中嘗到成功的快樂,下次,他一定要自己親手做完。?
愿意自己動手的孩子在長大后,通常會成為有主見、判斷力強、遇事果斷、工作能力強的人,而凡事讓父母包辦的孩子往往長大后缺乏個性、沒有主見、辦事能力低,遇到困難就退縮、疑惑乃至悲觀失望。?
愿意動手的孩子往往較聰明,獨立自主能力強,而那些依賴性強的孩子,動手時往往顯得很笨拙,結果越笨,就越不愿干,越不干就越笨。試想,連手絹、內衣也不會洗的孩子,成人后又怎能成就大事??
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讓我們抽出一點時間教孩子動手做、與孩子一起動手做吧。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2772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