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的智力開發(fā),讓孩子損失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但是,過早的智力開發(fā),真的就能讓孩子具備領先的優(yōu)勢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成長的前四年,要發(fā)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構建主要的學習途徑,以后的學習就是以此為基礎的。但是,這部分最關鍵的學習能力,并不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shù)學這些抽象知識培養(yǎng)出來的。
人類已經(jīng)進化了幾百萬年,在時間的長河中,人類從最早的語言、繪畫到象形文字,再到文字,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從他自發(fā)的涂鴉、繪畫,再發(fā)展到學習文字和算術這些抽象的東西,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fā),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現(xiàn)在很多早期智力開發(fā)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大都是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追蹤觀察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fā),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預期效果。請看以下幾組研究成果及研究數(shù)據(jù):
2007年,美國社會學家發(fā)表最新的研究結果認為:“人為的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當人為干預消失后,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會降回來!
2007年8月華盛頓大學公布研究結果,“小小愛因斯坦”系列對孩子的智力成長有負面作用;8~16個月的孩子,每天看1個小時此類DVD,其掌握詞匯的能力就會降低17%。
美國心理學家對“以學習知識為主導”和“以社會交往為主導”的學前班進行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在5歲時,前者比后者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數(shù)字和單詞,但是到了6歲,這一優(yōu)勢就消失了,與此同時,在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上,后一組孩子具有明顯優(yōu)勢。
過早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的危害
影響孩子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建立。
我們知道,一個孩子學習的好壞,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主動積極地思考。思考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過知識性學習來獲得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通過感受身邊的世界開始了自主學習,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每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早認識文字和數(shù)字這樣抽象的符號,他的注意力就會更多地集中在這些抽象的事物上,不會更好地去了解和感知身邊的世界,不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實美好的事物,更有可能缺少理解、歸納和判斷的主動性和能力。
孩子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感覺經(jīng)驗、獲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后,才能具備正確判斷的基礎,理解事物內在的聯(lián)系。當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時,讓他過早地學習知識,他當時雖然記住了,但是根本吸收不了。這就好比我們給小樹澆水,可是,我們澆的這種水,根本不能被樹根吸收,自然地,水多了就要溢出來。同樣道理,如果給孩子灌輸?shù)闹R太多,他不僅吸收不了,還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的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如果反過來,讓孩子經(jīng)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后,他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而且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在前幾年中已經(jīng)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樣孩子就能夠結合身邊的實際去展開學習,這是孩子發(fā)自內心的需要,自然會興趣高、效果好。
我認識一個孩子,2歲就學習了數(shù)學和文字。這個孩子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數(shù)學符號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和公共汽車上的數(shù)字和站名,在小區(qū)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說明上的文字和數(shù)字,幾乎不關注其他的事情。在這個孩子畫的畫中,只有數(shù)字,沒有其他的內容,他的思維已經(jīng)被抽象的內容束縛住了。后來,那位媽媽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后,每個周末都帶他去沒有抽象符號和文字的郊外,只為了能讓孩子不被文字和
數(shù)字吸引,更多地去體會真實的事物。
過早的智力學習,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發(fā)展。
孩子的各種能力需要并行發(fā)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于強調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過早進行智力學習,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樂才能、運動協(xié)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和損害。
孩子在4歲以前,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語言、大動作和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guī)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學習,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其實是很多的,也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需要在真正屬于他們的“游戲”中去學。
實際感覺經(jīng)驗不足,會帶來情感方面的問題。
孩子出生到這個世界以后,他需要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來認識世界,然后,通過這些自身的感受,積累感覺經(jīng)驗,形成最初的理解和認識;在今后的日子里,隨著外界給他的信息越來越多,他會不斷去調整。
欲速則不達——家長急于讓孩子提前學習抽象知識,付出的另一個代價,就是損失了培養(yǎng)孩子做人的潛在素質,如好奇、熱情、開放、靈活、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朝氣等等這些天性。如果在童年時期,孩子沒有機會發(fā)展這些素質,那么長大后若要重新培養(yǎng)這些素質,就很難了,會事倍功半。
在抽象學習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觸真實的世界,通過大量的游戲和運動,來發(fā)展他們的感覺器官、大腦以及運動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提前的抽象學習可能造成孩子感覺經(jīng)驗缺失,這將破壞人類天性中的愛、興趣、好奇心和同情,可能會導致冷淡、孤僻、漠不關心、遲鈍、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過早的讀寫算活動,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fā)育。
盡管現(xiàn)在的知識性學習的過程,已經(jīng)被設計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學習本身,仍是一種高度復雜的活動,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緊張,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內在的能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正常發(fā)育。
正常的孩子也會常常得病,比如感冒,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個過程,但是,孩子會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會更加強壯。相比之下,智力開發(fā)過早的孩子,由于內在能量被大量消耗,會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體素質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德國教育專家在十幾年前,曾列出如下的研究數(shù)據(jù):
奔跑跳躍不足的兒童,沒有足夠的時間蕩秋千或在泥地里玩耍的兒童,沒有機會爬樹學習平衡的兒童,他們倒走困難,在數(shù)學方面落后,動作遲鈍費力,這樣的兒童不能正確地估計力度、速度和距離,而且比別的兒童更容易發(fā)生意外。
10%的青少年已經(jīng)聽力受損,60%在校兒童身體姿勢不良,35%體重超常,40%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毛病,38%肢體協(xié)調能力欠佳,50%以上在跑、跳、游泳運動中缺乏耐久力。
—— 德國《GEO》雜志,1995
好好成長日記01 關于好好認字的那些事
故事 1(記錄于4歲半)
進入符號敏感期的好好同學,已經(jīng)認識許多字了。最近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小同學對公共汽車上的起始站和終點站名很感興趣。
今早看到某輛公共汽車上的“南塢”字樣,說:“媽媽,那輛公共汽車是去南塢的!蔽艺纳袊@說那么偏門的字都讓她猜對了,只聽該同學接著說:“坐著那輛公共汽車,就能去南邊看烏鴉了,是吧?”
又一次,看到某輛公共汽車上寫著“西便門”,問我:“那是西什么門?”告訴她是“西便門,中間那個字是方便的便”,小人興奮地問:“也是大便的便吧?”俺只好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說是,不出我所料,該同學立刻大笑著說:“這輛公共汽車是拉著大家去西邊大便的嗎?”
故事 2(記錄于4歲1個月)
一天早上,我說,后天就要召開奧運會的閉幕式了。
小人馬上問,A幕式開了嗎?
我正發(fā)愣,小人嘀咕說,A幕式應該在B幕式的前面呀。
日記一則(記錄于4歲1個月)
一天晚上,好好從書箱里翻出她兩年前看的幾本圖畫書,坐在沙發(fā)上看。我在廚房里,就聽她自己在那里念書:“……小白兔對小黑兔說,你真黑;小黑兔對小白兔說,你真白……”后來我拿起書一看,竟然一個字不差,呵呵,小人兒能自己讀書了,真讓俺這個懶媽沒事兒偷著樂啊。
大言不慚地說,俺從沒正兒八經(jīng)地教過好好識字。平時在外面看路牌、在商場看商品包裝、在餐廳看菜單、在家看圖畫書,遇到感興趣的字,好好會問我,逐漸地,她就認識了很多字。好好現(xiàn)在的識字量已經(jīng)有些可觀了,粗粗算起來,大約有幾百個字,能應付一些基本生活需要了。不過小人也經(jīng)常把長得很像的字搞混,讀出一些莫名的東東來。
好好1歲的時候,我時常帶她在小區(qū)里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有時候,看到有的家長指著小區(qū)指路牌上面的字,教給孩子認,我也跟著大家一起湊熱鬧。后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當時記住的“字”,如果換一個場合,還是相同的字,他們就不認識了,而且,如果不繼續(xù)重復強化,很快就忘記了。由此我發(fā)現(xiàn),此時孩子“認字”,其實是“認圖”,孩子只是把字當成了一個東西或者是圖形,那個階段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文字。后來除非好好自己提問,我沒有再主動教她“認字”。
好好在3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圖——示意圖、警示圖、指示圖、地圖……在商場、超市、電梯里、高速路上、機場……只要看到圖形,比如交通標志或者電梯里的安全警示圖等,都要研究一番。對圖形感興趣,是孩子認知抽象符號的最初階段。在海淀安全館的交通安全展示區(qū)域,有一面墻上貼著全部的交通標志,小人都認識,比有的老司機還牛。其實俺從來沒有正式地教過她,小人是通過平時在路上看到后問我來“學習”的。
快4歲的時候,好好同學突然對文字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生活中,她看到感興趣的字就問,過后都能記住。通過生活中的互動認識的字,孩子的記憶會很深刻。逐漸地,小人體會到識字的樂趣,她會主動讀出認得的字,幫我看路牌,幫我看菜單,幫我找我需要的書等等,頗有成就感。源于生活、源于真正的應用,這樣的“學習”,孩子樂此不疲,更妙的是,俺這個懶媽,又可以有“偷懶”的借口了。
懶媽媽的快樂早教觀
我們這一代年輕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F(xiàn)在社會上早教機構也很多,早教的書籍和早教方法更是五花八門。但是,關于早教的內涵和范疇,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從孕育好好的時候,我就通過網(wǎng)絡開始認識早教。那時候我發(fā)現(xiàn),作為母親,有太多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因為深感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貧乏,于是開始注意相關的書籍,并和網(wǎng)上的媽媽們交流。隨著好好逐漸長大,以及自身經(jīng)驗的積累,逐漸地,我開始對早教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
大家都知道,西方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三歲決定一生”。現(xiàn)在的家長們,也大都已經(jīng)認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了。
那么,早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看到有的早教機構的廣告語是:讓孩子領先在人生第一起跑線上。為了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很多家長都在熱衷于給很小的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和學習班,0歲智能開發(fā)、感統(tǒng)訓練、學英語、學音樂、學繪畫,等等。
早教就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多學知識嗎?我覺得,早教班本身并沒有錯,我也帶著好好參加過一些機構辦的早教班。但是,我認為,早教最主要的目的是:
首先,應該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其次,是啟發(fā)和保護孩子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動手能力等。
再次,是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接觸新鮮事物,為培養(yǎng)孩子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些,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才是最最至關重要的。
關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是放在前三項之后、孩子到學齡之后去做的事。
我一直認為,無論早教的形式和內容如何,歸根結底,是要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同時,也要讓媽媽感受到育兒的快樂。 母子的身心健康,應該是早期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只有讓快樂充滿了整個育兒過程,孩子才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媽媽才能夠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最理性的教育。
所以,我覺得,早教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做游戲也好、讀書也好、畫畫也好、唱歌也好,不管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前提都是要確保母親和孩子感受到快樂(當然,如果孩子的第一撫養(yǎng)人不是媽媽,那么,“母親”廣義上的含義,就是指孩子的第一撫養(yǎng)人)。
媽媽們時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壓力和困惑,“別的孩子都已經(jīng)會這個那個了,我的孩子還不會!薄鞍凑諘险f的,我的孩子到這個階段應該能夠怎樣怎樣,可是為什么還是不行?”我在養(yǎng)育好好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不由自主地拿好好和別的孩子對比。但是,隨著好好不斷長大,我也時常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從容堅定、快樂自信”的媽媽。因為,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說實話,我很羨慕全職媽媽,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還是在工作。我以前在一家IT公司負責營銷管理,壓力比較大,情緒總是不由自主地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且,這份工作如果要做好,就需要經(jīng)常加班和出差。為了能夠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和好好在一起,同時也為了避免把緊張的情緒帶到家里,我經(jīng)過反復考慮,放棄了這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換到一個輕松很多、薪水不高但是很穩(wěn)定的單位。每天下班后和周末,我的全部時間都是和好好在一起,全身心地陪好好做游戲、讀書、吃飯、洗澡和睡覺。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這么做是一種犧牲,相反,我的內心感覺無比充實和快樂;同時,我一直非常感謝我的女兒好好,感謝她帶給我這樣的快樂,并和我一起分享這種快樂。
從這一點出發(fā),我覺得,廣義上的早教,就是母親陪伴著孩子快樂成長的過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42223.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