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孩子,不管是親戚家的,還是大街上公園中見到的,孩子竟然會說臟話罵人。這一定是大人教的肯定沒錯,至少也是孩子曾經(jīng)聽到過大人用。但是孩子用來卻不一定都有侮辱性。家長在引導孩子不要說臟話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全盤否定。讓孩子對語言產(chǎn)生恐懼。
小孩子正處于語言學習階段,因其生活經(jīng)驗、認知能力愈來愈豐富,已漸漸形成自我意識,具有語言交談的能力,簡單地說他們已經(jīng)希望得到家長或成人的關注,對語言十分感興趣,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孩子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要是他覺得好玩的,他就會學,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正確地引導,樹立好榜樣。
在心理學上,心理暗示包括正性與負性。正性是用鼓勵的話語正面積極地引導,比如:你真棒。負性是本來不希望孩子出現(xiàn)的狀況出現(xiàn)了,引起了家長的重視,反而起到了強化作用。這個年齡的孩子分不清對錯,他有的只是好奇,家長的批評、吃驚、緊張,無疑使他覺得剛剛說的話很有意思,或者很有力量,能夠引起別人注意。當他說一句話的時候會看周圍人的反應,家長要考慮是不是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而當他說臟話的時候,有人馬上關注他,企圖遏制或者糾正他,如果是這種情況,孩子會不斷地嘗試去說,反而越糾正越說,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所以說,根據(jù)心理學來講亦是如此,家長在教育孩子不要說臟話的時候應該把握好尺度。不要一次性封殺。先用正面鼓勵契合孩子心理特點。一般情況孩子會改正。若是孩子帶有故意犯錯引人注意的嫌疑,家長可以采取忽略它,表示“真的不喜歡你了”孩子一怕會改正回來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639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