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不愛學習會讓家長們感到頭疼,表現(xiàn)的太愛學習了還是會讓家長們擔擾,那么對于小孩子究竟應(yīng)該怎么做才是合理的呢?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吧,希望家長們都能夠正確的認識!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愛學習,怎么辦呀?”但是,接受了我教育理論的家長卻是完全相反的困惑:
“這孩子整天看書,不知道出去玩,都迷上了學習,怎么辦?”我時常提醒督促這些家長把孩子趕去院子里玩,或者周末帶孩子去郊游,平時讓孩子多參加各類體育訓練。
其實,告訴大家,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愛學習,請大家回想一下孩子剛剛出生時的情景:剛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嬰兒,護士一拍屁股孩子會大聲地哭,護士拿著玩具逗引,會到處張望,能主動找到媽媽的乳頭并能用力地吸吮,當媽媽叫出第一聲“寶寶”時會尋找,這就是嬰兒這個小小“學習家”發(fā)生的第一步學習。這其實在生物學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即“印刻現(xiàn)象”。親子網(wǎng)
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灰天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母親后面。而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只狗、一只貓,甚至是一只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后。如果小灰天鵝孵出時看到的是母雞,它就跟著母雞走。如果孵出時看到的是人,小天鵝就認人做媽媽,人去什么地方,一群搖搖擺擺的小天鵝就在身后跟到什么地方;人下水游泳,小天鵝也跳進水里,并且親熱地啄著他的頭發(fā)和胡子。
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只小鵝形成了對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yīng)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物體的跟隨反應(yīng)。這種跟隨反應(yīng)的形成是不可逆的,這種現(xiàn)象后來被另一位澳大利亞的動物學家勞倫茲(K.Z.Lorenz,1937)稱之為“印刻現(xiàn)象”。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印刻現(xiàn)象”不只存在于低等動物,還同樣存在于人類。嬰兒降生后一個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聽到聲音,眼睛也能看見東西了。如果這時就給他長時間看電視而缺乏大人的陪伴和溝通的話,比如給嬰兒每天看五六個小時的電視,嬰兒的頭腦里就會刻上電視的印跡。一旦形成這種“印刻”,嬰兒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會變得反應(yīng)遲鈍。即使母親把給嬰兒講故事或給他唱歌,他也會無動于衷。這種嬰兒到了兩三歲時,通常會表現(xiàn)出以下的傾向來:
(1)不會說話;
(2)不能注視母親的視線;
(3)對母親聲音的反應(yīng)遲鈍;
(4)對事物不敏感;
(5)活動劇烈,無法安靜;
(6)喜歡電視中的廣告,愛哼唱廣告音樂;
(7)獨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8)不知道什么是危險的事情。
嬰兒大腦因電視而產(chǎn)生的這種“印刻效應(yīng)”,大約發(fā)生在他剛一出生到兩歲左右這段時間里。勞倫茨研究發(fā)現(xiàn):印刻現(xiàn)象的存在有一個關(guān)鍵期,超過了這個期限,便不能形成印刻行為。勞倫茨還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哺乳動物都有這種“關(guān)鍵期”現(xiàn)象,在人類心理發(fā)展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如果錯過了關(guān)鍵期,孩子的能力形成也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初生嬰兒從外界獲得的影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如果相反,從嬰兒初生時就開始在家里制造學習的氛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與嬰兒交流,有條件的家庭用雙語,甚至三語與嬰兒交流,那么兩年后,孩子自然會成為雙語或者三語人才。我曾經(jīng)看過一本關(guān)于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小說,她雖然是近親結(jié)婚的孩子,但是天生麗質(zhì)、美艷絕倫,而其才氣,以及日后能征服眾多強大的羅馬帝國君王的氣質(zhì)均來自于她的父王對她的精心教育和培養(yǎng)。從3歲開始,她的父王就為她請了8種語言的老師,每天跟隨她在皇宮里生活,她指到哪個物品,便會有8種語言的表達方式灌入她的耳朵里。等到她5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能熟練運用這8種語言,盡管她時常會在英語當中摻雜西班牙語,會在法語當中偶爾加入幾個意大利語的詞,但是這8位老師一致認為她對于這8門語言已經(jīng)入門了,而且不再需要老師的教導并擁有了自學的能力。
當埃及國內(nèi)一位非常博學的老師聽說她已經(jīng)掌握8種語言時,主動請纓當她的老師,教她各個學科知識和治國方略。最后這位老師以及他的兒子均為這位著名的埃及艷后日后登上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兩年,無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說什么,總會有一定的回應(yīng),并且似乎在認真地聽,會哇哇亂叫地表達著自我,這就是他正在吸收環(huán)境所給予的語言知識的表現(xiàn)。
如果周圍有混血兒的家庭,他們就不用像我們平常家庭一樣花重金去學英語,而是很小就有很高的英語水平,從嬰兒開始熏陶的話,只要父母嘴里能出來的詞,無論是多么復(fù)雜的詞,即使我們需要在托福才能學到的詞,孩子也會在剛剛說話時就能蹦出來。同樣,我前段時間接觸了一對4歲的混血兒雙胞胎,長得非常漂亮,眼睛藍得非常深邃,皮膚白得透亮,可是一張口居然說得一口正宗的四川話。經(jīng)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父母很忙,長期美國中國兩地飛,孩子完全委托給中國姥姥和姥爺,而姥姥姥爺陪同孩子的時間沒有請來的四川保姆陪同時間多。由此可見,孩子一出生就是學習家,關(guān)鍵是看家長所給他的是什么,給的是高級教育,孩子學到的東西就是高級的。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我曾經(jīng)看過一本《劍橋?qū)W子肖盾》,那里面就描述肖盾的父母從一出生就用雙語對他說話,導致一上幼兒園老師都覺得他肯定在國外生活過,怎么英語說得比漢語還好,關(guān)鍵是先學會“star”,再學會“星星”,英語單詞詞匯量比漢語還要多。實際上他們是中國地地道道的革命家庭,在肖盾3歲前也從來沒去過國外。
我們所參照的育兒鼻祖,卡爾·威特就在老卡爾從0歲開始的培養(yǎng)之下,八九歲時就熟練地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6種語言,并擅長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特別是數(shù)學。這一切就是因為老卡爾堅信愛爾維修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于環(huán)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的孩子也曾經(jīng)對我說:“我家庭的培養(yǎng)方法,首先應(yīng)該讓我感覺到學習是人一種最本能的需要,當你感到需要,就自然會自覺去學。其實,求知,是每一個孩子最大的欲望,我們小時候想知道太陽為什么會清晨出來,液體為什么會流動,電為什么能發(fā)熱發(fā)光,而這些,我們都必須等到初中甚至高中才能學到,這真的很不合理。”親子教育
我也常對我的孩子說:“天才是可以培養(yǎng)的”。我得承認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不是那種天生智商特別高的人,我們只是中國千千萬萬普通家庭中的一分子,但是我相信我的孩子與所有其他孩子一樣,天生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只不過,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我的家庭讓我這種求知欲望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流失,我得到了來自家庭的最好方法的培養(yǎng)!
總結(jié):對于孩子們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家長們要做到嚴以律己,不要盲目的以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父母們的言行舉止總是不知不覺間影響著孩子的思維,但愿此篇文章可以提醒家長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3185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