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牙有個怪癖,每次洗手的時候,趁老師不注意,就把毛巾往馬桶里扔。主班毛老師和家長溝通這個問題,沒想到媽媽說,在家里也這樣,已經(jīng)一年多了,怎么說怎么懲罰都沒用。毛老師和家長聊了很久,還是找不出原因在哪里。但是,老師和家長達(dá)成一致,之后對這種情況,對孩子不予以批評和指責(zé),而是以包容為主。
一次手工課上,毛老師帶領(lǐng)大家做了一個超級大的紙殼馬桶,然后組織大家開始扔毛巾比賽,看誰能把毛巾準(zhǔn)確扔進(jìn)馬桶里面,次數(shù)多的人獲勝,獎品是舉著馬桶繞教室三圈。
這個游戲可把大家樂high了,牙牙更是high得都快瘋起來,毛老師不停變化玩法,大家?guī)缀跽粋上午都在玩這個游戲,開心得不得了。別看牙牙經(jīng)常扔,但扔得并不準(zhǔn),但是,他很開心很開心。游戲結(jié)束后,毛老師把紙殼馬桶放在教室一角,跟大家說:“以后大家可以在游戲時間自由玩這個毛巾扔馬桶游戲!
毛老師發(fā)現(xiàn),漸漸地,大家對這個游戲的熱度很快就下來了,但牙牙的興趣一直不減,他總是找小朋友玩這個游戲,偶爾趁老師不注意,也繼續(xù)跑到后面的廁所里,往真馬桶中扔毛巾,老師們就當(dāng)作看不見。雖然牙牙還扔,但是頻率顯然比原來小多了。
有一天,牙牙跑來找毛老師:“毛老師,×××把馬桶踩扁了!”
毛老師:“那你想怎么辦?”
牙牙:“我還想玩!
毛老師:“那怎么辦。俊
牙牙:“毛老師,你把它修好吧!
毛老師:“你自己試著修補(bǔ)一下好不好,修不好再來找老師!
牙牙:“好吧!
牙牙就自己去修馬桶了,還找了小丫一起來幫他,修理一個踩扁的馬桶可不容易,當(dāng)天牙牙花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有修好,小丫不耐煩跑去玩了,剩下他自己一個人還堅持修著。
毛老師就跑過去幫他,修著修著,毛老師說:“這破馬桶修好了也是破馬桶,要不我們把它改成別的東西吧!”牙牙一下子來了興趣,問毛老師:“改成什么呀?”毛老師問他:“你喜歡什么呢?你喜歡什么我們就改成什么。要不,我看你喜歡踢球,就改成足球吧!
牙牙舉雙手同意,兩人一起努力,很快就把紙馬桶改成一個足球了,還在中間夾了一塊毛巾,毛巾的一個角還露出來一點(diǎn),提著這個角就可以把整個球都提起來了。
牙牙提著這個足球,可真是愛不釋手了,馬上就呼朋喚友玩去了。
牙牙玩這個紙足球玩了好長一段時間,壞了修修了壞的,毛老師也記不起來玩到什么時候才不愛玩的,只是,毛老師記得很清楚的是,從此后,牙牙再沒有往馬桶里面扔過毛巾。
很多時候,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是可以找到原因的。找到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幫助生命成長。
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會百思不得其解,那也沒有關(guān)系,只需要我們堅信:雖然我們不知道原因,但是,一定有原因,并且,不管是什么原因,對于這個孩子來說,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那么,怎么辦,也就很清楚了,去多多尊重他、順應(yīng)他、滿足他,這樣,肯定錯不了。把握了這個原則,就可以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就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創(chuàng)造出種種的方式方法,幫助生命成長。
這樣的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自由而歡暢的。教育的方式看起來千變?nèi)f化,區(qū)別很大,但是,教育的本質(zhì)和精髓,是無條件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這個卻是從始至終,沒有改變也無需改變的。所以,關(guān)鍵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是否愿意去選擇尊重、理解和信任。關(guān)鍵在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心,放在和孩子的心同樣的高度和角度,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心,放在和他人的心同樣的高度和角度。
我們總是喜歡把孩子的行為分成三六九等,貼上種種標(biāo)簽,好的贊美、強(qiáng)化,壞的否定、糾正(此即為“有分別的愛”),可是,這所謂的好壞,只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從孩子的角度看呢?
把生命的視角再拉長一點(diǎn),來看看成年人,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怪癖,你認(rèn)為你自己的怪癖合理嗎?能接受嗎?需要別人尊重嗎?需要別人干涉嗎?需要他人來強(qiáng)行抹掉嗎?
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每個生命,在骨子里面,在靈魂深處,都是需要他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都是需要他人的無分別的愛;都是需要他人從自己的角度來考量問題,來尊重、理解和信任自己。
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盐覀兯枰,也給予他人呢?
問題出在哪里呢?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愛,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情,但為什么,我們會困難重重呢?
答案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獲得過充分的“無分別的愛”。我們一直得到的,是“有分別的愛”。在成人眼里,作為孩子的我們,總是在犯很多錯誤,總是充滿不完美,因此,伴隨我們生命的,總是無數(shù)的否定、指責(zé)、扭曲和變形。顯然,“有分別的愛”,借著種種無比崇高和正確的理由,在無盡的歲月的侵襲中,早已經(jīng)把我們的心靈,沖擊得七零八落,毀壞得千瘡百孔。我們就這樣長大了,我們的心靈傷痕累累,虛弱無力,導(dǎo)致我們除了向外面(向孩子向父母向配偶向朋友向金錢向物質(zhì)向地位向名聲……)無盡地索要(以彌補(bǔ)虛弱的心靈)外,再也沒有多少余力余能給予他人了。
難道我們還希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子子孫孫,依然過著像我們過去那樣的受傷的生活,長大后,依然像我們這樣的無法和無能,依然像我們這樣的因為心靈上傷痕累累而“虛弱無力”嗎?
時代的進(jìn)步,歸根結(jié)底,要?dú)w到教育的進(jìn)步上。
我們之所以比我們的父母輩更健康、更幸福、更出色,是因為我們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而要我們的兒孫輩,比我們更健康、更幸福、更出色,也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得到的教育,要比我們的更好。所以,請以“無分別的愛”,代替“有分別的愛”吧。你當(dāng)知曉,給予你最親愛的孩子最好的東西,不如給予最好的你。遇見擁有無分別的愛的能力的教育者,才是你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yùn)啊。你可以,給予你最親愛的孩子,這個人生的最大的幸運(yùn)嗎?
林老師寄語:
教育的方式看起來千變?nèi)f化,區(qū)別很大,但是,教育的本質(zhì)和精髓,是無條件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這個卻是從始至終,沒有改變也無需改變的。
把生命的視角再拉長一點(diǎn),來看看成年人,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怪癖,你認(rèn)為你自己的怪癖合理嗎?能接受嗎?需要別人尊重嗎?需要別人干涉嗎?需要他人來強(qiáng)行抹掉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989504.html
相關(guān)閱讀: